溥儒,原名爱新觉罗·溥儒,字心畲,号旧王孙、羲皇上人、西山逸士。

溥儒《操琴图》立轴 设色纸本 41×14 cm,题 识:明人萧散之境。
心畬,是一幅充满文人雅趣和深厚艺术功底的作品。

《操琴图》创作于乙酉十一月(1945年),正值张大千去敦煌后创作的壮盛期,也是溥儒艺术生涯中的成熟阶段。
此时,溥儒与张大千并称“南张北溥”,两人在艺术上相互借鉴,共同推动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

《操琴图》的画面构图独特,主体部分为一棵古松和松下的高士。
古松位于画面上方1/3处,枝干和松针笔法精细,展现出松树不畏寒冷、四季常青的正派形象。
高士则席地而坐,琴置膝间,双手操琴,目视前方,表现出一种阔别尘俗、安然宁静的心境。
这种构图办法不仅突出了画面的主题,还营造出一种高雅洒脱的艺术氛围。

溥儒操琴图不雅赏

溥儒在《操琴图》中展现了其深厚的传统功力和清润雅健、明丽秀逸的绘画风格。
画中人物的神态自若,衣褶线条勾勒细谨,劲健有力,表示了溥儒对线条的精准把握和独特理解。
同时,画面下半部分着墨不多,却恰好留出诗意的空间,仿佛能听见松风、琴音,使不雅观者感想熏染到一种超越画面的意境美。

《操琴图》后有溥儒的题跋“高山流水意,契我遂初心”,表达了作者与张大千之间的深厚情意以及对高洁品性的追求。
题识“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则进一步点明了画面的主题和情绪内涵,使不雅观者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也能感想熏染到作者内心的天下和情绪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