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已经先容了在山水画中一些点景景物的画法,接着我们要结合《芥子园画谱》剖析一下点景人物的画法。

先来看一下《人物屋宇》篇的卷首语:山水中点景人物不可太工,不可太无势,全要与山水有顾盼,人似看山,山亦似府而看人。
琴须听月,月亦似静而听琴方使不雅观者有恨不跃入其内,与画中人争座位。
不尔,则山自山,人自人。
翻不如倪幻霞空山无人之为妙矣。
画山水中人物须清如鹤,望如仙,不可带半点市井气,致为烟霞之玷。
今将行立坐卧不雅观听侍从诸式略举一二,并各标唐宋诗句于其上,以见山水中之画人物犹作文之点题,一幅之题全从人身上起。
古人之画类有题咏,然所标之诗句亦不可泥某式定写某句,不遏偶一举之,以待学者举一反三耳。

山水画中点景人物从数量上大致有一人、两人、三人、多人等差异;内容上有娱乐、劳作等差异;动作上有站立坐卧行等差异。
详细如下:

踱步式

山水画中点景人物的画法上

踱步式,作者题诗:“闲赏步易远,野吟声自高”。
出自唐代墨客许棠的《野步》一诗。

所绘人物神态闲雅,紧张用来表现闲、野、悠然等旨趣,同时,由于一人独行,又有一种孤高的品质。
来看下面这幅画:

山径春行 南宋 马远

绘一个怡然自得的文人,一手捋着髯毛,一手挥舞衣袖,溜达在春天的山径上,在他的四周,桃花灼灼,杨柳新绿,鸟雀翩飞,春意盎然。

负手式

负手式,作者题诗:“秋山负手行”。

和“踱步式”相类,多绘老者背手独行,多写春、秋之景,营造闲适、恬淡的氛围。
如下图:

山水书页(局部)清代 萧云从

高大的树木,巍峨的远山,潺湲的流水,显得坡石上一位负手向山而立的士人是如此得微小。
金风乍起,树叶也已落尽,画中之人又在想些什么呢!

袖手式

袖手式,作者题诗:“炉薰袖手不知寒”。

紧张绘冬春之时,一人赏雪或赏梅之景,袖手以御寒。

不雅观梅图(局部)明代 唐寅

画作表现一位高士袖手立于溪桥之上,身后的山崖边两树梅花含苞待放。
全幅构图汲取南宋院体风格,险中求胜,山石树木的勾勒粗细得当,晕染多于皴擦,清健爽利的笔致和宁静的背景营造突出了主体人物的高洁形象。

拈须式

拈须式,作者题诗:“独立苍茫自咏诗”,出自唐代墨客杜甫的《乐游园歌》。

紧张用来表现山水画中文士或于水边,或于山径吟哦,思虑,凝望的状态。

洗砚图(局部)明代 陈祼

画中一人临溪而立,若有所思。

荷锄式

荷锄式,作者题诗:“明月荷锄归”,出自东晋墨客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用来表现文人劳作而归的情景,表达隐居的感情,把稳和农夫荷锄作差异。

把菊式

把菊式,作者题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东晋墨客陶渊明的《饮酒》。

用来表现文人的归隐情结。

山水人物图轴(局部)当代 应野平

题壁式

题壁式,作者题诗:“看山诗就旋题壁”。

此法不常用,紧张用来表现文人诗兴大发之时挥毫题写之情景。
唐宋间,题壁之风盛行,比较著名的有苏轼题西林壁,宋江题反诗等。

对谈式

对谈式,作者题诗:“有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出自唐代墨客王维的《终南别业》。

此为二人相互交谈状,山水画中常用之。
画者在作画时不必拘泥于上图,凡二人或立或坐,或执杖,或空手相对而言,俱为对谈式。
如下图

人物图册(局部)明代 项元汴

画中一父老正在和一少年交谈。

抚松式

抚松式,作者题诗:“抚孤松而盘桓”,出自东晋墨客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此为不雅观景,或者休憩之式,画中人物可以抚松,亦可为他树。
如下图:

山水人物书页(局部)明代 唐寅

画中一高士抚松望向远方。

倚仗式

倚仗式,作者题诗:“倚杖听明泉”。

这类题材比较多,诗文也比较多,如苏轼的倚杖听江声,要表现出画中人物看或听的神态。

击杖式

击杖式,作者题诗:“携钱过野桥”出自唐代墨客杜甫的《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兼遗营草堂资》。

拄杖行走之状。

人物山水图册(局部)清代 金农

画中一人策杖正在通过小桥。

指示式

指示式,作者题诗:“指示寒鸦上翠微”。

二人对某物有所指示评说,画时要表现出指示的神态。

藜杖式

藜杖式,作者题诗:“藜杖全吾道”,出自唐代墨客刘长卿的《同姜濬题裴衰落馀干东斋》。

藜杖是用藜的老茎做的手杖。
质轻而坚实,在古诗文中常常涌现,如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里就有“藜杖扶我过桥东”的诗句,藜杖入画有隐逸的意味。

松下曳杖图(局部)北宋 许道宁

松树下,一位宽袍隐士、持杖溜达而来,正容身凝听着穿过松间、拂过竹林的风声。

闲看式

闲看式:作者题诗:“闲看入竹路,自有向山心”,出自唐代墨客卢纶的《题李沆林园》。

全在一个闲字,可以表现闲适、悠然的隐逸生活。

山水图(局部)清代 邹一桂

据石式

据石式,作者题诗:“高云共片心”。

画中人物据于石上,身形慵

卧读式

卧读式,作者题诗:“卧不雅观山海经”。

山水画中有很大一部分表现读书情景的画作,此为一例,属于隐逸,逍遥一类。

山中不雅观书图(局部)元代 盛懋

此图恰好和卧读式相反,一少年正在心神专注地读书。

临流式

临流式,作者题诗:“展席俯长流”,出自唐代墨客杜甫的《夏日李公见访》。

画者在作画时,要绘出俯不雅观的神态。

卧云式

卧云式,作者题诗:“云卧衣裳冷”,出自南宋墨客卢祖皋的《卜算子·忆梅花》。

柳溪卧笛图(局部)南宋 梁楷

一高士横卧舟中,吹笛于江上。
图中人物寥寥数笔,神色惟妙惟肖。

坐石式

坐石式,作者题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出自唐代墨客王维的《终南别业》。

松涛图(局部)南宋 马远

画中人物坐于石上,静听松涛。

看云式

看云式;作者题诗:“拂石待煎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