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古典诗词的浩瀚题材中,抒写交情最为常见的一种题材,便是送别诗。
众所周知,由于古代交通的极不发达,朋友之间一旦离去,每每就要数月,乃至数年才能再次相见。
以是送别诗,也就成了朋侪之间互表情意的主要载体。
墨客会在送别朋侪的时候,把自己朴拙的情意,用朴素的措辞道出,化成千古绝唱。

本文就让我们通过唐代墨客王昌龄的一首《送窦七》,来一同看看古典诗词中朴拙而动人的交情。
虽然比较较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送柴侍御》等送别诗而言,《送窦七》并不为人所熟知,乃至可以说是王昌龄的冷门作品,但是它依然不失落为一首情真意切、动听肺腑的精彩送别作品,值得一读。

《送窦七》

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

王昌龄的这首诗并不出名却把友情写得真挚动人值得一读

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

诗的第一句“清江月色傍林秋”,紧张是对王昌龄送别好友窦七时的环境描写。
意思是说,在一个皓月当空的秋日晚上,在林木葱茏、水色澄明的清江渡口,王昌龄送别了好友窦七。
可见王昌龄这里是营造出了一个明净而安谧的送别环境。

紧接着诗的第二句“波上荧荧望一舟”,意思是说,王昌龄的目光牢牢追随着那波光粼粼的清江水上的一叶轻舟。
很显然,离情别绪全在王昌龄的深情一望中了。
其意境和情绪寄托,就犹如李白诗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涯流”,只管白天和夜晚的视线间隔有着很大差距。

诗的三四句“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则是直抒胸臆,吐露难舍难分的深石友谊。
它的意思是说,江边明月彷佛也知道你窦七前往鄂渚的轻舟必须要尽早出发,以是放出光华,照耀着你一起前行。
可见这里王昌龄不舍分别却又不得不别,就将满腔情意寄托到了江边明月上。

就犹如王昌龄自己在另一首诗《送柴侍御》中所说“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里为窦七所留的明月,又何尝不是为王昌龄所留,在明月的共同照耀下,两人情真意切,动听肺腑的交情,便很明显了。
总的来说,王昌龄的这首诗并不出名,却把交情写得朴拙动人,值得一读。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