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的文人的生平或许是起起落落,而苏轼的人生是起落落落。但正如林语堂师长西席说的,东坡便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本期要和大家分的便是苏轼最豁达的一首词,词名《定风波》,再狼狈他也不改平生洒脱,千年来抚慰了无数人。让我们一起来品一品:
《定风波》
北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缓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东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顾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写此词时,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首词前面,实在还一则媒介,大概的内容是:3月7日,我和朋友们同游,却碰着了急雨。大家都以为很狼狈,我却不以为然,让他们拿着雨具先走,留下我一个在雨中溜达。雨后天晴,我写下了这首词。
雨中溜达彷佛是文人墨客都爱干的事,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表示到个中的人生况味。词的上片词人听着树林中的风雨声,突生放喉一唱的想法,就这样边唱边行。用“莫听”和“何妨”相对,已见词人的一腔豪情。
上片第二句则是对自己形象的描写,此时的自己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实在正是借指自己被贬后的狼狈。想他苏东坡21岁中进士,名动京师。在京城的岁月里,他每有所作,必传遍坊间朝堂,那时候的他是城里最刺目耀眼的文人。如今被贬黄州对他来说,正是人生的低谷,对此他道了一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意思是:无所畏惧,就这样披着蓑衣在烟雨中度平生。
词的下片连续写自己雨中溜达的场景。东风垂垂,将词人的酒意吹醒大半,在一阵清冷中词人举头却溘然创造山头上斜阳已现,雨过天晴了。曾经陆游在《游山西村落》中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落”的感叹,而苏轼此词的意境也是异曲同工。但如果全词只写到这,显然就落了俗套,苏轼的境界远不但是这样,以是有了末了一个千古名句。
“回顾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境界或许便是两个字:洒脱。真的洒脱不是春风得意时的年少浮滑,乃至不是雨过天晴后的眉开眼笑,而是一种经历风雨潇潇后的坦然。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再前行时,眼中便再无晴雨之别,也将不念过往,不畏将来,不忘初心,而这已不但是乐不雅观,而是真正的豁达。
人生总有起落,当遭遇人生低谷时,读一读苏轼的这首千古名作吧:能泰然处之就不怕狼狈。苏轼的这首千古名作,你读懂了吗?欢迎谈论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