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三国期间首创了魏国基业的一代枭雄,其不仅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上风和一统北方的卓越军事才能有名于世,也凭借出众的文学才华和传世的多篇名作首创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建安文学时期。
由于拥有军事家和墨客的双重身份,曹操的作品中有不少是描写其征战生涯的,个中有两首描写行军困难的诗作非常经典。其一描写的是雪窖冰天中在太行山区的行军经历,名为《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公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嗟叹,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愤懑,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落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令我哀。
这首诗创作于建安十一年(公元206)正月往后,此时曹操已经击败了自己最强劲的对手——袁绍,但袁绍的外甥高干此时已然霸占并州,与曹操反抗。为此,曹操从已经盘踞的袁绍老巢邺城(今河北临漳)出发,率军征伐高干,路子太行山,又恰逢冬季,雪窖冰天,行军困难,曹操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名作。
诗中突出地描写了冷落的树木,悲号的北风,出没的猛兽,翻卷的大雪和人迹罕至的溪谷;虽然征战饱尝艰辛,但由于曹操身先士卒,统军有方,将士们壮志不减,担囊砍柴,凿冰煮粥,战胜了冬日行军的困难险阻,为取得下步战役的胜利而不断努力。
其二是曹操征讨汉中张鲁时,体验了蜀道困难时的感慨。据《三国志》记载:“军自武都山行千里、升降险阻,军人劳苦”。“至汉中,山峻难登,军食颇乏”。此时曹操年纪已经六十有一,生平功业也大体造诣,因此只管行路困难,曹操还齐心专心想要得遇神仙,并专门做了诗歌《秋胡行》:
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
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
牛顿不起,车堕谷间。
坐盘石之上,弹五弦之琴,
作为清角韵。意中迷烦,
歌以言志。晨上散关山。
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傍,
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傍。
负揜被裘,似非恒人,
谓卿云何困苦以自怨?
徨徨所欲,来到此间?
歌以言志。有何三老公。
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
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
道深有可得,名山历不雅观。
遨游八极,枕石嗽流饮泉。
沉吟未定,遂上仙游,
歌以言志。我居昆仑山。
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
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
夜夜安得寐,惆怅以自怜。
正而不谲,辞赋依因。
经传所过,西来所传。
歌以言志,去去不可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