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和大家分享的便是国外华人圈最喜好的十首诗,一定程度上反应唐诗的流传程度,第一名绝对情理之中猜想之外,不信往下看——

图片来源|摄图网

十、贺知章——《还乡偶书》

幼年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国别传播最广的10首唐诗你会背吗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诗作于公元七四四年,这个时候墨客贺知章已经八十几岁的高龄,离开家乡也已经五十多年。
人生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再次回到自己的家乡,贺知章百感交集,回顾起往事,看着故乡的孩童,熟习的乡音不熟习的人,墨客心中不免悲喜交加。

九、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公元759年,李白很忧郁,他被牵连到一桩案子里面,这一次他去的地方是夜郎。
可是当他赶赴夜郎的途中,得到了赦免的,一韶光心情大振,写下了这首诗。

清晨从白帝城出发,到达了千里之外的江陵,只听见两岸的猿猴啼叫,不知不觉中已经由了万重山。

八、李绅——《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劳?

在烈日之下劳作,汗水点到土壤上,当我们用饭的时候,谁知道那一颗颗粮食都是农人辛劳的劳作换来的。

后两句为千古名句,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七、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东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写下这首诗的时候才十六岁,这解释白居易是个天才。

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想熏染,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六、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这首诗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别有一番风味。
全诗没有用华美的辞藻,用平实的措辞将清晨时分的意境描写了出来。

后两句,将清晨的安谧用昨夜的环境衬托出来,花落知多少,更是神来之笔,从墨客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贯注着墨客的生命,跳动着墨客的脉搏

五、李商隐——《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薄暮。

李商隐生活的时期,李唐王朝已经日薄西山。
他犹豫满志,却无力施展自己的抱负,只能郁郁寡欢。

这首诗不仅是对夜晚景色的描写,也是对时期和自己发出的一声慨叹。

四、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将普通的登高望远写出了豪迈的气势,全诗不仅形式幽美,个中蕴含的进取精神更是让后人动容。

沈德在《唐诗别》中选录这首诗时曾指出:“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骨高故也。
”有人将这首诗评为五绝之手。

三、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昂首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公元726年,李白时年26岁,旅居扬州。
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墨客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篇。

这首诗上至八十岁老者,下到三岁孩童都能背诵,妇孺皆知,流传千古。

二、杜牧——《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纭,路上行人欲销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落。

清明节,遇上纷纭小雨,淋雨的行人们落魄销魂,讯问酒家在哪里,牧童指了指杏花村落。

这首诗全篇无一个典故,平实近人,音节活泼,读起来朗朗上口。

一、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每一次离开时,最舍不得便是母亲。
母亲给予我们的太多,而我们所能回报的却是少之又少。

《游子吟》排在第一可谓实至名归。
在异国他乡,公民心中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家乡的小路,是母亲亲手做的饭菜。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