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最远的地方,便是街对面的超市。
可惜,就算这样,韶光一样过得不慢。一转眼#春分#已经由了,春天竟然过去了一半。
难道我们注定了,要跟这个春天擦肩而过?
大家不妨随着我,一起走进唐诗宋词,体验一番古人笔下的春天。
晚春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这是唐朝墨客韩愈写的一首暮春诗。
由于已经是暮春了,以是说春天“不久归”,不久就要回去。
眼看春天就要走了,花草树木什么反应呢?
“百般红紫斗芳菲”,绞尽脑汁的争奇斗艳。
一个“斗”字,把花草树木竞相吐艳争芳的场景,全体陪衬了出来。给人一种再不猖獗就老了的觉得。
杨花,便是杨絮。榆荚,便是榆钱。
这两位呢,也想着与那些花草树木斗一斗。
可惜“无才思”,没什么才华和能力。只知道像雪花一样,随风飘得漫天都是。
这哪里是在写景?
以是这种写法,就叫借景抒怀,是诗歌创作最常见的一种写作手腕。
青玉案
飞云冉冉蘅皋暮,
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情都几许?
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这首《青玉案》,出自北宋词人贺铸笔下。
词分高下两阙,这里摘录的是下阕。
听说这首词填完往后,人们看了无不拍案称奇,贺铸照样以得了个雅号,叫“贺梅子”。
这首词奇就奇在,寥寥数语,就写尽了江南暮春时节的美:
河道里如烟的草色,
街道上飘舞的柳絮,
梅子黄熟时的小雨。
这种写法,很像绘画里的素描。彷佛只是大略的描述,并没有借景抒怀,但字里行间透着的,全都是作者那份难以言说的“闲愁”。
这种素描的写作手腕,在白朴的这首《天净沙》里,就表现得更加清晰了。
天净沙春山暖日和风,
阑干楼阁帘栊,
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
小桥流水飞红。
这首词实际上,便是对江南暮春时节的一些景物,作了一个由远及近的罗列。
春山,暖日,刮着和煦的微风。
栏杆,楼阁,挂着帘子的门窗。
院里的柳树下,有一架秋千。
是有人在荡秋千?还只是一架空荡荡的秋千?抑或作者由此遐想起了什么?
且不管他。
反正现在还是莺歌燕舞的春天。
虽然小桥下边的水流里,落满了片片凋落的花瓣。
就这么寥寥数笔,整首词却如一副水墨山水画,把江南暮春时节的清秀,展现在了每一位读者的脑海里,并且还留给人一种值得玩味的隽永。
我个人以为,这便是把绘画中的素描手腕,利用到诗词创作中的妙处。
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不才面评论区,即兴来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