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当代人来说,钓鱼,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娱乐消遣活动,给都邑人一个短暂逃离城市鼓噪、亲近大自然的机会。
钓鱼不再是中老年朋友的专利,如今亦有不少年轻人也加入到钓鱼大军中,感想熏染繁忙生活里的少焉清闲。
在古代,垂钓,彷佛多了几分隐逸的味道。

七尺青竿一丈丝,闲钓江鱼不钓名。
隐士们选择归隐山林的生活,或是对官场心生失落望,或是追寻内心的沉着。
他们淡泊名利,不与世俗为伍,活出了不一样的人生。
垂钓的诗意,归隐的情怀,尽在文人的一字一句中。

▲南宋·马远《寒江独钓图》

逍遥清闲

闲钓江鱼不钓名

在古诗词的语境中,渔翁多为隐士的化身,是不少文人雅士神往的状态。
闲坐江边独钓,兴起便饮酒引吭高歌,有鱼中计则倍添惊喜。
日子过得无拘无束,自由清闲,尘凡俗事一概与之无关,倒也乐得清闲: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这首《题秋江独钓图》是清代墨客王士祯应朋友约请写下的一首题画诗,奥妙利用了九个“一”,就把画的意境活灵巧现地展示出来。
一人独钓一江秋,画面高远而深邃,我们仿佛看到在茫茫江上,那一抹略带孤寂的身影。
画中人虽然衣着朴素,设备简陋,但挡不住其身上散发出的洒脱随意率性的气息,或是唱歌,或是饮酒,沉浸在不受束缚的境界之中。

与此诗意境类似的还有清代大才子纪晓岚的《钓鱼绝句》:

一篙一橹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拍一呼又一笑,一人独占一江秋。

诗中的渔翁孤舟独钓,又是拍掌又是呼笑,看来是收成颇丰,心情大好。
王士祯写的是“一人独钓一江秋”,读来难免不免有几分萧瑟寂寞之意,而纪晓岚却是“一人独占一江秋”,颇有种独占俏丽秋天景色的幸福感。
逍遥惬意的生活,别说是文人雅士,就连我们这样的都邑人,也心生倾慕啊!

闲适安逸

垂钓,既能够颐养脾气,也能给我们带来知足日常生活所需的食品。
归隐田园,返璞归真,尘世烦扰,皆可抛之脑后,只需尽情享受大自然的赠送,以及村落庄生活中朴实的小确幸。
原来,幸福,也可以很大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小雨不须归。

春天景象开始变暖和,水也涨了起来。
春汛期间,逆流而上的鱼群也变多了,渔夫们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忙个一直。
虽说忙点累点,但是渔获丰富,再苦再累都被这丰收的喜悦给粉饰了,斜风小雨之中愉快地垂钓,倒也无须回家了。
毕竟这么好的捕鱼机会平时并不多见,靠天用饭的人总是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才能过得好嘛!

田舍生活没有优胜的物质条件,但予人精神层面上的收成却是十分丰富,日子过得闲适安逸,心境自然就愈发平和,人也随意马虎知足。
知足常乐,便是如此。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江浦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渔民逐水而居,以船为家,费力劳作了一天,捕获一条肥美的鲈鱼。
鱼儿新钓得,还在活蹦乱跳,一看就知道吃起来很是鲜甜。
儿孙们立马生火做饭,准备好好烹制这新鲜食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用饭,享受明日亲之乐。
渔家的欢快,并非大富大贵,而是在生活的点滴之中,眇小但温暖美好。

无尽禅意

说来也有趣,古往今来彷佛有一种共识,即钓鱼是一项带有禅意的活动,可能两者之间在某种程度上确有相通之处。
修行之人写诗,与文学家比较,多了些豁达与通透,毕竟不受世俗影响,看事情的角度还是别具特色的: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这首《船子和尚偈》,是唐朝南宗禅师德诚所编写的作品。
在诗僧的笔下,通俗俗通的钓鱼,都道出了幽深的禅意。
万籁俱寂,月下垂钓,等到深夜,由于水太寒冷而一无所获。
失落望吗?沮丧吗?不,钓者非但没有丝毫负面感情,反而满载一船月光,悠然自得愉快拜别。
佛家所推崇的“四大皆空”之境界,就在这“静”与“空”里。
船子和尚把平凡的钓鱼写出了发人深省的禅意,读来另有一番感触。

清代的释敬安也曾把钓鱼与禅趣结合在一起:

垂钓板桥东,雪压蓑衣冷。

江寒水不流,鱼嚼梅花影。

大雪纷飞,景象寒冷,钓者披着蓑衣,冒着风雪垂钓。
温度实在太低了,连水面都已经结冰,周遭的天下看似失落去了生气。
然而,世间处处有惊喜,末了的“鱼嚼梅花影”,让我们感想熏染到冰底下发达的生命力,一瞬间,全体画面都活了。
是啊,有些事情表面上看貌似已经没有了希望,实则暗藏转机,钓鱼不仅仅是为了鱼中计,还可以带给我们回味无穷的禅意。

古人的闲情逸趣,非吾辈所能轻易效仿、全然理解的。
钓者求的未必是鱼,更不是名与利,而是内心一方净土,是阔别纷纭扰扰的独处。
然而现如今都邑人的脚步过于匆忙,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静下心来,去除暴躁,收敛心性?

教化心性路漫漫,万顷波中觅自由。
愿我们终极都能寻得心境的平和,荣辱不惊,笑看风云。

作者:小柴,不范例狮子女,喜音乐美食,爱电影品茗,只想快快乐乐过日子,不想唯唯诺诺度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