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先容: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谈论教诲理论的主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爱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终极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往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款”(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条件,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解释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教化的同等性。
《大学》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紧张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教化理论,以及关于道德教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大学》(节选二)原文及阐明:
【原文】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译文】
上自国家君王,下至平民百姓,大家都要以教化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管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原文】
《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顾是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译文】
《康诰》说:“能够弘扬光明的风致。”《太甲》说:“念念不忘这上天赋予的光明禀性。”《尧典》说:“能够弘扬崇高的风致。”这些都是说要自己弘扬光明正大的风致。
商汤王刻在浴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有一天悛改,就应保持每天悛改,永久不断悛改。”《康诰》中说:“鼓励人们弃旧图新。”
《诗经》中说:“周朝虽然是古老的国家,但却禀受了定命,自我更新。”以是,风致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欢迎转发、留言、点赞,以及添加关注,阅览本号的其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