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规矩,和大家聊聊和玉轮有关的那些南京事儿。

中秋节的晚上,有雅兴的人们总是要在吃完晚饭后赏赏月的。
历史上的南京,赏月故事颇多,又有多个赏月佳地,笔者为您大略盘点一下。

古人以“赏月”为雅事。

牛渚赏月,是南京历史上第一个和赏月有关的有趣典故。

历代诗人笔下的南京月亮美得令人心驰神往

牛渚指的是本日安徽马鞍山的采石矶,但南朝时此地属南京统领。

东晋在南京建都时,镇守牛渚的谢尚有一次月夜泛舟牛渚江上,赏月之余,听到有人在船上讽咏自己的《咏史》诗,大为讴歌,于是约请过船,此人即是袁宏。
他们一见如故,吟诗畅叙,直达天明。

这两人身份悬殊,谢尚贵为镇西将军,而袁宏只是个穷诗人,他们的交往冲破了身份的限定,被后世传为嘉话。

安徽马鞍山采石矶(此图来自网络)。

后来,文人雅士泛舟登楼赏月,成为时尚。
李白在南京的时候,听说此事后十分冲动,写下诗句:“昔闻牛渚咏五章,今来何谢袁家郎?”

李白本人在南京多次登著名的赏月地点——孙楚酒楼(今水西门附近)赏月。

民间的一种传说,他的去世因和在南京文德桥赏月,恍惚间跳入水中捉月有关。

李白捉月。

由于特定的位置和构造,文德桥正值日晷子午线上,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五日午夜前后,在该桥东、西侧的秦淮河上,可见水中旁边各半边玉轮,此即“文德桥上半边月”的出处,这一自然奇不雅观,曾吸引无数游人前住来此揽。

清代文学家吴敬梓当年寓居南京时,曾于此夜溜达文德桥,见此奇不雅观,激情如喷,不禁咏诗一首:“天涯羁乘客,此夜共婵娟,底事秦淮水,不为人月圆”。

今日文德桥。

在清代两种版本的“金陵四十八景”——《长干里客金陵四十八景图》、《宣统二年版金陵四十八景图》中,都有一景——东山秋月,这也是四十八景中唯一与赏月有关的“景”。

这里的“东山”,是指江宁区东山镇的东山,当地人也叫做土山,这座小山周长不过2000米,高不过60米,却是自古就非常有名的赏月胜地。

东晋时,东山山顶开阔,四面远眺,视野很好。
到中秋月圆之夜,坐在山上仰望,一轮皓月挂在高空,清风晓月,顿时有赏心悦目的觉得。

清代版画”东山秋月”

东晋名相谢安在南京任职时,就多次来这座土山嬉戏。
谢安的故乡会稽(今浙江绍兴)有一座东山,谢安思念家乡,便在这座小山上建起了别墅,把这座山也称为东山。
《晋书·谢安传》记载:“(谢安)于土山营墅,楼馆林竹甚盛。

谢安运筹帷幄,指挥淝水之战,便是在这座东山上。

谢安在给朋友的信和诗句里,多次提到了此山“闲静”,有“林竹”,适于养神怡情。

而他也曾多次在夜凉如水的秋夜,和亲友坐在这座小山上赏月,这件风雅的事情被后世的文人所神往,列入了“金陵四十八景”,流传至今。

谢安。

明代的南京有望月楼,也是赏月胜地。
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这些都是供人赏月的场所。
如今的白鹭洲公园里的玩月桥,则是另一处颇有传奇故事的赏月胜地。

马湘兰,是“秦淮八艳”中不太有名气的一位,玩月桥便和马湘兰有关,桥旁为名妓马湘兰的宅第。
而“金陵四十八景”中,有一景名为“长桥选妓”,“长桥”指的便是玩月桥。

长桥选妓图。

马湘兰,名守真,字湘兰,小字玄儿,又字月娇,因在家中排行第四,人称“四娘”。
马湘兰的容貌并不出众,但“神色开涤,濯濯如春柳早莺,吐辞流盼,巧伺人意”。
她家阁下的玩月桥是赏月佳地。

每到中秋之夜,仰慕马湘兰的诗人士子们纷至沓来,聚在玩月桥头,赏月吟诗,鼓瑟吹笙,为的是博佳人一笑。
玩月桥很快成了南京城里人气最足的赏月胜地。

马湘兰。

历史上的玩月桥早已经消散,后来有人写诗凭吊玩月桥:“风骚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美男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

夏仁虎师长西席在《秦淮志》记载:“马湘兰故宅门前有玩月桥……今不可寻”。

如今,白鹭洲公园复建了“玩月桥”,再现了这一赏月胜地。

复建的玩月桥(图片来自网络)。

古往今来,不少墨客词家在南京写下了许多锦章妙句,个中“金陵月”则是他们的一个耐久不衰的咏题。

李白就多次写过南京的玉轮。
他生平特殊喜好玉轮,对他来说,明月是一种皎洁真率的象征,他自己的字是太白,他的妹妹叫月圆,他的孩子叫明月奴。

李白酷爱玉轮。

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他远游时常“昂首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在旅游金陵时,每到一处,只假如明月当空,他都要尽情欣赏明月的清晖,并为之歌颂:“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
“朝别朱雀门,暮栖白鹭洲。
波光摇海月,星影入城楼”。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空余后湖月,波上对瀛洲”。
“北堂见明月,更忆陆平原”。

李白酷爱玉轮。

李白之后,墨客词家吟咏“金陵月”者相继而来。
但由于各自的境遇和思想不同,因而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表现各种社会内容:

中唐墨客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以及晚唐墨客杜牧之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乃是望月伤情,借古消愁之作。

《泊秦淮》诗意图

南唐后主李煜“归为臣虏”,面对秋月,不堪回顾,唱出了《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顾月明中。

此外,他在《浪淘沙》中有“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之句,使人读不忍竟。

李煜“不堪回顾月明中”

北宋期间,政治社会生活较为稳定,因此吟咏“金陵月”的词风婉约,如王安石在《江亭晚眺》中吟:“雨过云收岭,天空月上湾。
归鞍侵调角,回顾六朝山。

又如苏轼《南乡子·席上劝李公择酒》中云:“不到谢公台,明月清风好在哉。

南宋时,由于金人南侵,墨客词家吟咏“金陵月”之作,大都由咏月到咏空城,咏秦淮,咏山河乃至咏兴亡。
词风豪放,别具一格。

王安石。

辛弃疾在金陵任江东安抚司参议时,作《太常引·建康中秋为吕叔潜赋》:“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性是,清光更多。

李清照在《临江仙》中写道:“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干瘪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文天祥被俘押往大都(今北京)途经建康(今南京)时,作有《念奴娇·驿中言别朋侪》:“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文天祥也写过“秦淮月”。

元人萨都剌承宋人之余音在《念奴娇·登石头城》中唱出了“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清初侯方域游历金陵时,作《金陵题画扇》:“秦淮桥下水,旧是六朝月。
烟雨惜繁华,吹箫夜不歇。

当代文豪鲁迅有《无题》两首,其一云:“大江昼夜向东流,聚义群雄又远游。
六代绮罗成旧梦,石头城上月如钩。

从上举例解释,“金陵(秦淮)月”乃是唐宋以来墨客词家的一个耐久不衰的咏题。

”金陵(秦淮)月”一贯是唐宋以来墨客词家的耐久不衰的咏题。

名墨客笔下的南京玉轮(部分)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唐 李白 

三山怀谢脁,水澹望长安。
芜没河阳县,秋江正北看。

卢龙霜气冷,鳷鹊月光寒。
耿耿忆琼树,天涯寄一欢。

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朓

唐 李白

天上何所有,迢迢白玉绳

斜低建章阙,耿耿对金陵。

汉水旧如练,霜江夜清澄。

长川泻落月,洲渚晓寒凝。

独酌板桥浦,古人谁可徵。

玄晖难再得,洒酒气填膺。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唐 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浄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石头城

唐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游栖霞寺

唐 皮日休

不见明居士,空山但寂寥。

白莲吟次缺,青霭坐来销。

泉冷无三伏,松枯有六朝。

何时石上月,相对论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