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份,中国新一批入学的中小学生将迎来新版“教诲部编责任教诲语文教科书”。这是口语文兴起后,中国语文教材的第七次“大换血”。本次“部编本”教材最引人关注的变革之一是古诗文篇目的大幅增加:全体小学6个年级12册共有古诗文132篇,均匀每个年级20篇旁边,占课文总数的30%旁边;初中6册选用古诗文的分量也增加了。(8月17日新华网) 现在的孩子更多地被外来文化所吸引,学校和家长的目光也是更多地集中在“分数”上,传统文化教诲黯然失落色,以至于现在很多小孩子能把ABC说得朗朗上口,对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却是一窍不通,圣诞节、万圣节之类的洋节玩得很“嗨”,却不知道端午节的由来。这是教诲的危急,也是民族传承的危急。 环球化时期,民族文化已经和正在遭受严厉寻衅,但致命的侵害每每不是来自于外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拍拍照视剧,还是开拓“王者光彩”之类的网络游戏,或是在城市雕塑历史文化人物,我们都应该有颗对历史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 早前几年,上海小学教材曾删除古诗词,这或许是件小事,但却影响民族文化的传承。因此我认为,“部编本”教材大幅增加古诗文,无疑便是在呵护民族文化的基因。当然,要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孩子的生命,为未来留下最主要的一抹文化底色,也离不开从家庭到学校、从个体再到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