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大年夜便是除夕之夜。
在这一日,自古以来的传统是,在外旅居的人,无论离家有多远,都要回家,和亲人团圆,一起欢迎新年的到来。
如果在除夕之夜还要在外,那一定是有不得已的情由,由此带来的孤独感也会比普通的日子更为强烈。

在一个除夕之夜,高适有家不得回,在一个旅社内独自过年。
冬天很冷,古代又没有当代的取暖和举动步伐,到了夜晚就更加寒冷。
烛光之火带来的热量微不足道,反而在寒冷的环境中,连烛光也显得很冷了。

住宿在旅社内,高适无法入眠。
他问自己,作为一个客人,是什么事情让自己心情凄然悲怆呢?

唐诗品鉴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 除夜作

是孤独,尤其是在除夕之夜的孤独。

故乡在千里之外,人虽然勾留在异域,内心却早已飞跃千里,回到家人的身边。
想必千里之外的家人也在顾虑着自己。
在旅居的旅舍之中,和千里外的家人思念着彼此。
可是究竟不能亲眼见到家人,不能和家人亲友团圆,思念之情会令人备受折磨。

夜深了,韶光过得很慢,可究竟还是会过去。
人生一事无成,到了来日诰日,又是新的一年,自己鬓边白发更增霜雪。

在大年夜,孤独的人,思念的只有家乡、家人。
由此不由得就会想到,自己为什么要阔别家乡,连新年都不得回家呢?由于自己的才华没有碰着施展的机会,为了生存,为了抱负,不得不在外流落。

因此,本诗中的“凄然”之感实在是三重情绪的叠加,第一重是思乡之情,第二重是怀才不遇的无奈,第三重便是老之将至却一事无成的感怀。

三重情绪在除夕之夜这个分外的时候一层一层的冲击着自己的内心,自然无法安眠。

高适的性情是偏严明的,对人是诚挚的。
看他的生平,前半生潦倒穷困,后半生投身军旅,他的诗歌作品每每很有力量,有年夜方悲歌的气候。

本诗写的却很收敛,没有夸年夜,没有想象,只是很镇静的记录着自己的境遇以及心情。

为什么会这样呢?大概像高适这种性情的人,当处在困境中的时候,感情都会是比较压抑的,把各种激烈的感情和冲动的动机深深埋在心底。
更何况,此时的高适头发都白了,年轻的热血在残酷的生活磨炼中,逐步的熄灭、冷却,正如本诗第一句中的寒灯,虽然还有光亮,却已没有温度。

或者反过来说,只管没有温度,但还有着光芒。
在大年夜的孤独之中,高适默默地承受着统统,用很克制的措辞表达着自己的心情。
但也正由于如此,本诗内在的情绪张力反而显得很强大,很悠长。

有着类似经历和性情的人,可以很随意马虎的理解高适,沉浸到高适所营造的诗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