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刘勰提出意象开始至如今,历经一千多年的“意象”已经成为中国古典美学的主要研究范畴,也是古典诗歌鉴赏与创作中最为主要的切入点之一,因此今人不能忽略“意象”在古典诗歌审美创造中的意义。

欲充分理解古人诗作中所寄托的情绪,读者必须先理解意象所蕴含的寓意。
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就如同一个枢纽,在承载诗人情感的同时,也具有塑造意境、并将情绪通报给读者的浸染。

中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在不断地传承积淀之下,很多意象已如典故一样平常,约定成俗有了一定的寓意。
譬如在诗中读到“月”之意象,读者便能明悟,墨客多是抒发望月思乡之情;读到“梅、兰、竹、菊”等意象,则多是墨客抒发高洁清雅之志,而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星辰”意象,则寄托了墨客心中的美好。

这里所说的星辰,并非是中国古代所总结的“二十八星宿三垣”星象体系,仅是“星辰”这个统称,即《尚书·尧典》所说的“历象日月星辰”是也。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星辰意象寄寓着诗人心中的美好

星辰意象寓意美景

星辰日月之光,在感性的墨客眼中,本便是一道俏丽的风景,以是万点闪耀于黑夜的“星辰”寓意美景,顺理成章,这也靠近“星辰”之象所呈现的样子。
故在古典诗歌创作时,无需多余的润色,星辰便能代表美景,就如“春花”、“东风”等意象一样平常,读者也能十分默契的感知到这种寄寓。

例如:

天河横疑近,星辰烂不收(《秋夜西岗联句》晁补之)

此诗是晁补之在城外见到的景象,仰头凝望夜空,银河仿佛在面前横肆,星辰流转闪烁,光芒如波起伏,久不消散。
诗中的“烂”是残酷之意,显而易见,这是一幅美不胜收的画面,而墨客在这一句诗中欲表达的,也正是对如此良辰美景的叹赏。

古人每每也会以“星辰”之美,来衬托其他意象的美好,如王安石《扬雄》中:

衣冠渺尘土,笔墨烂星辰。

王安石对扬雄的文章十分推崇,因此他写了两首赞颂扬雄的五言古诗,这是第一首中择取的一句,诗意很好理解,前半句是说扬雄虽肉体化为尘土,但名声依旧流传千古,他的笔墨,比之星辰还要残酷。
也正是星辰有美好的景象之意,才能更加有力的衬托出扬雄笔墨的光芒四照,此不言而喻。

除了本意,星辰意象还可延伸代指其它美景,就像上文的诗例,“烂星辰”是与星辰比拟,如果改为“若星辰”则是将扬雄的笔墨直接用星辰代指,寓意其似如星辰一样平常美好。
这种代指在古人诗中多有表示,如杜甫:

新欢继明烛,梁栋星辰飞(《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

这一诗句中的“星辰”,是形容屋宇楼阁之间灯火辉煌的样子,明烛如星辰点点,满堂觞筹交错。
墨客“以乐衬乐”,塑造了欢畅的氛围,星辰在杜甫的笔下,纵然乐景,更是美景,它所代指的,便是这梁栋之间无数的灯光。

从这些诗句我们不难创造,无论是本意还是延申代指,“星辰”意象所寄寓的均是美好的景物,它对诗人情感的表达与陪衬,起到了至关主要的浸染。

星辰意象,寓意着美好的爱情

古典诗词中运用“星辰”这一意象的作品,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晚唐墨客李商隐的《无题二首·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差去,走马兰台类飘蓬。

结合这组无题的其余一首七绝中的“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可以窥知李商隐所思怀的应是一位贵家女子,墨客在首联,便陷入了对昨日的追忆:

昨夜的天空,星辰闪耀,格外通亮,晚风习习,柔柔的拂过,当时我正坐在画楼西畔那间华美的屋子里,与心爱的人,一起感想熏染着那温馨醉人的夜景,然而昨日的诸般美好,本日已再难追寻。

颔联则从追忆之中走出,比拟面前,多了一丝惆怅,以是墨客叹到身无凤鸟一样平常的双翼,能够顷刻间飞至佳人的身边,但他相信双方定然是心灵相通的。

颈联则描述了昨夜宴会上的欢愉场景,隔坐送勾、分曹射覆,由于与佳人一起,以是酒也变得格外暖和,蜡灯也分外红艳。
末了一联,写的是墨客听见晨鼓之声,感慨自己如秋蓬一样平常,不得不去往兰台(秘书省)上班。

再回顾全诗,则能看出,“昨夜星辰昨夜风”有总领全篇之用,单以普通“星辰”的含义,是无法引出颔联的“双飞翼”、“一点通”这些爱情象征的。
在李商隐笔下,“星辰”蕴含了昨夜与佳人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一帧一幕。

而这些点滴,便是爱情的一部分,是美好的,正是由于李商隐授予了“星辰”美好的爱情,有了这一层铺垫,颔联那种对爱情患得患失落的繁芜情绪,才能够顺理成章,也符合诗文“起承转合”的构造。

在清代墨客黄仲则笔下,“星辰”同样有此含义,他《绮怀·其十五》中的颔联“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与李商隐诗中的情绪险些是一脉相承,只不过抒发的角度不同。

李商隐纯挚的追忆,有一丝回味的欣喜,黄仲则以今日“星辰”之非,追忆昔日“星辰”美,多了一丝忧伤。

实在肉眼凡胎,如何记得两日星辰的不同,黄仲则追忆的,不过是与表妹那段欢畅的少年光阴中,所萌生在黄仲则心中一段懵懂美好的爱情,故而他才会持续写出十五首《绮怀》。

在这十五首爱情诗中,关于“星辰”意象涌现了共三次,别的两次,由于避免诗词意象重复的忌讳,以及用韵等缘故,黄仲则写成了“春星”、“星房”,其所在诗句分别是:“记得酒阑人散后,共搴珠箔数春星”、“露槛星房各悄然,江湖秋枕当游仙”。
均寓意着那段美好的爱情。

近代学者钱钟书亦有“依然院落溶溶月,怅绝星辰昨夜风”之句,表达对爱情消散的感叹。
由此可见,“星辰”意象寓意美好的爱情,已从古延续至今,一贯被墨客广泛利用在诗作当中。

星辰意象寓意知名贵的岁月

中国古代向来以“不雅观天象,知时节”,以是“星辰”在墨客笔下,也被授予了“岁月”之义。
孟郊《感怀》有句:

“中夜登高楼,忆我旧星辰。
四季互迁移,万物何时春”。

“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在短暂的人生中,岁月是弥足宝贵的,以是孟郊深夜无眠,独上高楼,仰望星辰时,不由想起了已经流逝岁月,蹉跎也好、遗憾也罢,都是墨客不可再得的,以是此处所回顾的“星辰”,即难再逆转的美好岁月。
四季迁移,叹光阴如梭,那些宝贵的过往在墨客脑海一幕幕浮现,使之陷入感怀中。

北宋苏轼亦有此感怀。
熙宁七年,苏轼拜访俞康直,看过他的寓所之后,他写下了一组七绝,题为《监洞霄宫俞康直郎中所居四咏》,这组诗共四首,其二《逸堂》:

新第谁来作并邻,旧官宁复忆星辰。

请君置酒吾当贺,知向江湖拜散人。

“逸”有安乐之意,从题目可知苏轼对该寓所的歆羡,因此他感叹:新置办的宅院,谁来做隔壁呢?宁复回顾旧官的岁月。
请君准备酒宴,我要向你祝贺,由于你懂得了像江湖上的散人一样,安逸清闲,避于浊世。

苏轼写这首诗的时候,是他自请出京,在地方任职的时所写,正是由于厌恶朝堂之斗争,他才会神往江湖散人的生活。
诗中的“宁复”意为愿使如前,而“忆星辰”,便是追忆往昔岁月,这段岁月或是仁宗时君臣和蔼的朝堂,或是苏轼吟诗纵酒的清闲光阴,但皆是美好而宝贵的。

苏轼此诗第二句,化自于刘禹锡“朝驱旌旆行季候,夜见星辰忆旧官”。
此处“星辰”同样隐喻旧官岁月之意。

星辰意象寓意所敬所爱的美好宝贵之人

古人历来有以星喻人的传统,为官者常有奉承之语,言王侯将相有对应之“帝星”、“将星”、“相星”,百姓对付读书人会称其为“文曲星”,唐朝的李白也被赞誉是“太白星”下凡。
中国古典诗文亦随处可见星辰喻人之句,此又分为两种情形:

1. 星辰寓意身份尊贵之人

这种情形多涌如今应制诗与干谒诗中,工具一样平常是天子及达官显贵,例如杜甫曾作《奉送严公入朝十韵》赠于好友严武,个中有“南图回羽翮,北极捧星辰”之句,便是形容严武等大臣竭尽全力为天子分忧,此处“星辰”便是指唐肃宗。

与此相似的还有羊士谔的“星辰拱帝座,剑履翊天机”之句,不同的是,这里的“星辰”指的是朝堂之上的大臣。

2. 星辰寓意逝世的亲友

对付逝世之人,为表达敬意,国人常会说成“驾鹤归去”、“化为天上的星辰”,诗文中同样有如此委婉的代指,如唐朝墨客唐彦谦《重经冯家旧里》的“应系星辰天上去,不留英骨葬人间”说的便是已故好友化为星辰回到天上,他的英骨不会葬在人间。

杜甫的七言古体诗《可叹》有“去世为星辰终不灭,至君尧舜焉肯朽”。
此诗的主人公是杜甫的好友王季友,墨客赞颂他即便是去世也会成为星辰,永久散发着光芒,由于他至君尧舜的伟大空想千古不朽。

上述两种情形,墨客以“星辰”所喻的工具,均是其所钦佩的、爱戴的、挂怀的,诗中也是表现了一种敬意、一种美好的祝愿,以是古典诗词中“星辰”意象寓意的皆是美好宝贵之人。

结语

自然万物,当其授予了人类的情绪,便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意象”,也正由于如此,墨客在创作古诗词时,能够以这种简短篇幅的文体,传达出了繁芜深刻的情绪,同时具有动人心弦的美感,这正是古诗词的魅力所在。

苏轼有句“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对付有名未曾见面、远见而不可及的景物,文人墨客很随意马虎产生神往之情,星辰也是如此。

夜幕之上的星光,夜幕之下的墨客,仿佛在彼此相望,墨客心有所感,残酷的群星也就摇身变成了诗中的意象。
在古典诗歌鉴赏与创作当中,星辰这一意象,无论是指代人或物,其所寄寓的情绪,都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