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上海老城厢风景田园景象。
“风动海门闻鹤唳”(陆深诗句)

我国古代的鹤很多,我们不妨就从上海的鹤提及。

古诗云:“云间有数鹤,高翔众鸟稀。
”历史上的上海地区是仙鹤的紧张栖息地,今上海地区旧称“华亭”,于是,鹤也被叫做“华亭鹤”,还流传许多华亭鹤的故事。
本日,上海市区西北嘉定区的南翔便是以仙鹤的故事而得名的。
青浦区现在还有一个乡叫“白鹤乡”。

上海这片滩涂之地,古代曾经是鹤的栖息之地。
据地方志记载,大约六千年以前,今日上海地区的西半部已经成陆,随着海岸线的逐渐东移,这里变成了辽阔的海涂。
温暖的景象和充足的雨量,使滩涂上长满水生植物。
因而为野鹤的生存和繁衍创造了条件,留下了不少有关鹤的佳话。
清代嘉庆户部员外郎,闵行人李林松,隐居上海,写了一首咏鹤诗以表明心迹:“仙骨珊珊万里翔,一声长唳入青苍。
平生自叹云中雾,不向鸡群索稻粱。
”又相传西晋时,这里有位叫荀隐的文人喜好养鹤,他约请好友华亭(今松江)人陆机来此饮酒赋诗。
陆机携带一只丹顶鹤乘着酒兴,在荀隐宅边的一座木桥上放飞,那鹤一出樊笼,长唳三声,直冲云霄。
陆机养鹤多年,从未听到如此美妙动听的鹤鸣声。
他一高兴,就出资将这座木桥改建成五马骈行的环龙石桥,题名“鹤鸣桥”。
后来,陆机卷入“八王之乱”,临刑时,他还念念不忘地问胞弟:“华亭鹤唳,尚可闻乎?”后人为了纪念陆机,把鹤鸣桥改名为“放鹤桥”。
可惜此桥在1952年疏通河道时被毁。
近年,闵行人重修“放鹤楼”,让人仿佛听到了一千多年前的鹤唳声!

国风人文图典|鹤的品德高傲瘦骨如柴

上海许多建筑物上都刻有松鹤蝙蝠组成的福寿图纹

白鹤 选自《白描百鹤谱》

鹤是深受我国公民所喜好。
它常涌如今我国古代的诗、画中,多代表龟龄的意思,作画者将鹤布局在松树之上,或者停立在松林旁,天空中挂起初升的太阳。
于是白色的仙鹤、绿色的树木、蓝色的天空、赤色的太阳,构成一幅十分鲜艳能干的图画,画上写有“松鹤延年”的题字,更有“祝君龟龄”之意。
从前民间传说,神仙以鹤为伴,也含有龟龄的说法。
以是,人们又叫它“仙鹤”。
古诗有“鹤寿千年也未神”的诗句。
以是,古今都把它作为美好、龟龄和吉祥的象征。
现北京故宫内“金銮殿”天子宝座前,就存留一对青铜丹顶鹤。

宋《瑞鹤图》

杭州放鹤亭,本图为民国期间老照片

1978年6月,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工厂青铜组的工人正在复制春秋期间的青铜立鹤方壶,新华社图

鹤风致高傲瘦骨如柴,被称为“一品鸟”。
鹤在中国的文化中占着很主要的地位,它跟仙道和人的精神品质有密切的关系,从这个角度来看,鹤仅次于凤凰。
鹤为羽族之长,鹤雌雄相随,步辇儿规矩,情笃而不淫,具有很高的德行。
古人多用翩翩然有君子之风的白鹤,比喻具有高尚风致的贤良之士,把修身洁行而有时誉的人称为“鹤鸣之士”。
鹤在中国文化中是龟龄的象征,因此父母常常给孩子起名为“鹤年”、“鹤龄”,解释他们希望孩子终年夜成人,长命百岁。
鹤常与象征武断龟龄的松联在一起。
绘画和图案常以松鹤为题材,并以“松鹤延年”题词。
与龟一样,鹤被视为龟龄仙禽,龟龄之王。
听说,鹤寿无量,人们每每将鹤视为龟龄的象征。
后世常以“鹤寿”、“鹤龄”、“鹤算”作为祝寿之词。
中国还有“鹤寿长命”、“龟鹤同龄”的针言,图案皆为一龟一鹤。
《韵会》记载:“龟为甲虫之长”。
龟寿万年,是龟龄的象征;鹤是仙禽,《崔豹古今注》:“鹤千年则变苍,又二千岁则变黑,所谓玄鹤也。
”龟鹤同龄,乃同享遐龄之意;“松鹤延年”的图案为鹤和松树。
其根据是《字说》记载:“松百木之长”;《礼•礼器》:“松柏之有心也,贯四季而不改柯易叶”。
松,代表龟龄象征之外,还作为有志、有节的象征。
故松鹤延年既有延年益寿,也有志节高尚之意;“鹤鹿同春”的图案为鹤鹿与松树,由于古人称鹿为“仙兽”。
神话故事中有寿星骑梅花鹿。
鹿与禄、陆同音,鹤与合谐音,故又有“六合”(指天、地、东、西、南、北)同春之意和富贵龟龄之说。

百鹤图

1980年代黑龙江养鹤男子与白鹤,[日本]久保田博二摄

中国人传统的松鹤延年图

2018年12月15日于沪上五角场凝风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