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其抒怀写景的小诗,总能被他那清新自然活泼有趣的诗风所触动。
写景状物,笔触极其生动逼真,意趣盎然,其朴拙的情绪极易令民气动。
古来写望月的诗词极多,或怀远,或念人,或思乡,险些都被授予了一定的情绪寄托。
但是,杨万里的两首望月诗词却独辟路子,写出了不一样的情境,读来让民气生美好。
01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宋 杨万里《好事近·七月十三昼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
简译:玉轮还没有照到我的诚斋书房前,倒是先照到了万花川谷,不是我的书房没有月光,而是被书斋前那一片高大茂密的竹林给隐瞒住了。
现在才是农历七月十三的夜晚,这空中的一轮圆月就已经如白玉一样平常冰清玉洁了,实在,这秋月还没有到最美的时候,你等到十五、十六的夜晚再来欣赏,那时才是最好看的。
赏析:不是我的书房没有月光,而是被门前的竹林遮住了,以是我去万花川谷赏月,碧宇澄澈,秋月朗照,清辉万里,沐浴在皎洁的月色里,心生欢畅,由于,到了十五十六的夜晚,还会有更美的月色。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茂林修竹,代表着书斋主人的清高和正派;万花川谷,花喷鼻香袭人,是其人格魅力所在;月色如玉,正是墨客美好品质的写照。
清新自然,活泼有趣,大略明快,不事雕琢,先结果后缘故原由,先抒怀再展望,寥寥数语,就不着痕迹地为读者临摹出一幅如童话一样平常的万华春谷秋月图,令人憧憬。
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月满乾坤,满眼清辉,这氛围是如此的宁静,美好,来日可期,使人乐不雅观积极,令人不由得不心生憧憬和美好,这便是诚斋师长西席的文风,名副实在,一点也不愧对宋光宗的亲笔题名。
作于这首词的创作韶光存疑,有说是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农历七月十三,彼时杨万里正在永州零陵县丞的任上;有说作于杨万里辞官归乡后,不知其详细年份,但是月份及日期和先前的版本是相同的。
实在,这些并不主要,由于,从这首词中,读者已经感想熏染到了杨万里的积极和乐不雅观,足见其心胸的通透豁达,虽极为坎坷,但对未来仍有着极其美好的憧憬和追求。
来日可期,实在,人生涯着,活得便是一个精气神,心中有希望,眼里有憧憬,脚底有力量,这样活着,才足够真实,足够美好。
02
才近中秋月已清,鸦青幕挂一团冰。
忽然以为今宵月,元不黏天独自行。——宋 杨万里《八月十二昼夜诚斋望月》
简译:才刚刚靠近中秋,玉轮就已经变得清亮圆润了,它像是在鸦青色的幕布吊颈挂着的一团冰盘。
忽然发觉今夜的这轮圆月,它竟然独自行进着,彷佛与天幕隔离开了一定的空间。
赏析:月到中秋分外明,虽然才是农历八月十二日,可也立时靠近中秋了。
这日入夜,皓月当空,月色皎洁,清辉各处,墨客于书斋中望月,心生无限美好。
碧宇深邃,夜空澄澈,中秋时节的玉轮明朗又清洁,这个秋日的夜晚,由于那一轮冰清玉洁的明月,显得如此的通亮雅净。
首句交代韶光,次句引出望月,第三句迁移转变,引起次句到后一句的过渡,措辞浅近,明白如话。
整首诗意境幽美,空灵开阔,宁静闲适,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情操的熏陶,令人神往。
杨万里在永州零陵县丞任上时,恰逢此时著名学者张逡亦谪居于此。
提及张浚,那可是当朝响当当的人物,此人是唐朝名相张九龄胞弟的后人,极富才情,赵构曾这样评价他:“有才而能办事者固不少,若孜孜为国,无如浚。”
杨万里曾三次拜访而未能如愿,后来还是通过其子张拭为其穿线搭桥,才得以被接见,并勉以“正心诚意”之学。
杨万里引其为师客气受教,并为自己的书房题名为“诚斋”,后来又得宋光宗亲书“诚斋”二字,于是“诚斋师长西席”和他的“诚斋体”就广为时人所知。
以上分享的这两首望月诗词,措辞浅近,意境幽美,清新活泼,积极乐不雅观,令民气生美好,那么,这一诗一词,您更青睐哪一首呢?
注:本文系刘玲子candy原创,回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欠妥联系立即删除,感激您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