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诗彷佛总给人以强弩之末的衰败感。
实在,有清以来,诗歌创作依旧是图景伟大,据统计,清代墨客3万多家,诗歌总量达千万首之多。
数量一多,难免亦有糟粕,但个中的佳构亦如黑土藏金,难掩光芒。
蒋寅曰:“如果将清诗汰剩五万首,其精美程度大概就不亚于唐诗。纵然以绝对标准来衡量,从清诗中选五十家也不会输于唐人的。”
从遗民墨客到虞山诗派,从格调派到肌理派到性灵派,清代诗坛依然是流派纷呈,墨客浩瀚,风格多元,题材丰富,足可“超明越元,反抗唐宋”。
此前我们单独赏析了袁枚的小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袁枚的9首小诗”
今日我们再分享11首清代五言绝句,首首佳构,言短情长,不输唐宋,值得我们花点韶光背诵下来。
01
舟夜书所见
查慎行〔清代〕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载月诗评】月夜行舟,古来有之。
在杜甫那里,是“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在张继那里,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但论起最小清新的月夜舟行,一定是查慎行的这首《舟夜书所见》。
漆黑无月的夜里,河面上飘着一艘渔船,孤独的灯光像是一点萤火。微风轻拂,吹起簇簇细浪,水面上的光点被吹散,犹如满河星光。
全诗短短20个字,“月黑”、“鱼灯”是明暗比拟,“孤光”、“满河星”是寡众比拟,“渔灯”、“微风”又是静动比拟,“渔灯”、“萤火”;“渔灯”、“河星”又是现实与想象的比拟,用字真切,遐想奇特,构成一幅独特而又令人憧憬的舟夜渔火图,读之犹如业寂寞黑夜,享凉风习习,宁静亦安详。
02
山行
施闰章 〔清代〕
野寺分晴树,山亭过晚霞。
春深无客到,一起落松花。
【载月诗评】论起《山行》,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仲春花”历来为人称颂。
而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落”亦于小行之中说人生至理,令人叫绝。
梅尧臣的“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如让人步入幻境。
同是山行,施闰章此诗较之上三人之诗,字数少,篇幅小,但却是一幅俏丽、清幽的春暮山景图。郁郁葱葱的山林里,深藏着古寺,晚霞飘过山亭,一起上不见游人,只有松花在迎着东风一直地飘落。
特殊是后两句,与王维之“涧户寂无人,纷纭开且落”简有同趣,如佛家所言“不着世间如莲华,常善入于空寂行。”
王士祯评之曰“如天衣无缝”。
03
晓窗
魏源〔清代〕
少闻鸡声眠,老听鸡声起。
千古万代人,消磨数声里。
【载月诗评】同是鸡鸣,少年以其声入睡,老年伴其声起身。
令人想到的是《诗经》里的“小老婆”:同是看到小老婆,有人“夙夜在公”有人“抱衾与裯”,寔命不同。
当然,少年闻鸡声入眠,亦可能是勤学苦读,毕竟“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千古万代人,消磨数声里”,后两句则以小见大,由对个人的微不雅观核阅而引申到对社会、历史的宏不雅观思考:光阴如驶,人生世上,自当捉住分阴,于一番有利于国、造福于民的大奇迹。
这首诗篇幅短小,笔墨浅近,但内含丰富,深刻地阐明了“时不我待”、“稍纵即逝”的道理,使人受益匪浅。
04
自题一绝
曹雪芹 〔清代〕
满纸荒诞言,一把酸楚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个中味?
【载月诗评】有多少人,记不住红楼梦里的痴男怨女,却记住了这首小诗。
这首诗见于《红楼梦》开篇第一回,是《红楼梦》的缘起诗,它即是作者对自己的自嘲,又道出了难以直言又深怕被世俗所不解的苦闷心情。犹如现在的影视剧,正片之前,总是先声明“本剧情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果真是“一把酸楚泪”,本该是得意骄傲之作,却说写出的是“满纸荒诞言”,何言如此?当看疯癫和尚的《好了歌》:
众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 荒冢一堆草没了。
众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众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典,君去世又随人去了。
众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05
晓起
恽格 〔明代〕
连夜深山雨,春光应未多。
晓看洲上草,绿到洞庭波。
【载月诗评】早春之雨,是“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暮之雨,是“晓看洲上草,绿到洞庭波”。
暮春之时,百花凋零,本该是“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又偏逢绵绵小雨,更让民气生惆怅。
然雨停之后,晴空当照,忽见洞庭湖畔,沙洲绿草与洞庭湖的绿波领悟成一片绿色的海洋。连日的愁绪顿时生消,欣喜之情油然而生。
此诗前二句与后两句成光鲜比拟,先是淡淡的忧闷,又是淡淡的喜悦,却顺理成章,并不冒昧。
06
山中暮归
张廷玉 〔清代〕
林端鸦阵横,烟外樵歌起。
疲驴缓缓行,斜阳在溪水。
【载月诗评】张廷玉这个人,但凡是喜好清宫剧的不雅观众,没有不熟习他的。
他在《康熙王朝》涌现过,在《雍正王朝》涌现过,更在《乾隆王朝》涌现过,是盛清三代之元老。
虽居庙堂之高,但张廷玉的心中总是有深藏仰归山林之思、桃花源之想往。
如在此诗之中,劳作一天,暮归,本是身心俱疲,然看到林端飞鸦,听到烟外樵歌,又一扫怠倦,心生闲适。
陶公曰“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虽说劳碌的农耕生活比做官要辛劳得多,可是闲适亦是官场之人永久亦感想熏染不到的。对很多人来说,官场是“误入尘网中”,而“守拙归田园”才是最爱。
这首诗奥妙地把实景林、鸦、炊烟、斜阳、溪水与时令、景象、韶光、歌声结合在一起,主体与背景安排得分外和谐。在详细写景时,不是就景写景,而是尽力通过客不雅观景物与觉得相结合来描述,鸦飞林中,炊烟冉冉,樵歌唱晚,夕阳西下,让人感想熏染到暮归的清闲和宁静。后人评曰:“妙在添不得一字”。
07
梅花坞坐月
翁照 〔清代〕
静坐月明中,孤吟破清冷。
隔溪老鹤来,踏碎梅花影。
【载月诗评】这首小诗写虚静高洁的境界,以寄孤傲清远的情怀。
墨客精心挑选了明月、老鹤、梅花三种物象,组成这首二十个字的小诗,那用笔是够简洁的。
明月的光辉纯白,老鹤的毛衣多是白色,梅的花瓣也是白色的。除了皎然一白之外,诗中再无其它色彩。
明月是晶莹纯洁的象征,鹤似幽人,独来独往;梅如高士,逃亡山林:凭藉这三种物象,墨客孤高清远的情怀也就隐然可见了。静境既出,清怀如见,就形成了全诗古淡高远的意境。
08
不寐
侯铨 〔清代〕
露滴寒蛩咽,风高枕簟凉。
归心凭短梦,一夜几回籍。
【载月诗评】这首诗短短20个字,文辞朴素而意韵深厚,抒发浓浓的思归情怀。
秋至寒露,秋虫悲惨,秋风萧瑟,枕覃寒凉,写尽了羁旅之人的悲惨之感,而由于悲惨孤独,更对迢遥的家乡心生思念,但又由于思乡情切,更导致夜不能寐,忽梦忽醒,一夜多次梦到回籍。
这首诗把因难寐而思乡,因思乡更难寐的尴尬奥妙的结合在了一起,让人读来感想熏染至深。
09
别意
黄景仁 〔清代〕
别无相赠言,沉吟背灯立。
半晌不举头,罗衣泪沾湿。
【载月诗评】这首诗,诗题“别意”,写的便是离去之际的这份情意。不写相赠之言,却用女子的行为来表达万缕情丝,半晌不举头,罗衣泪沾湿,沉吟无语的一瞬,效果却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艾治平评之曰:“十分朴素,没有雕饰,更无描述,墨客彷佛只是如实地摄下人物的侧影,但却觉满纸离情,一赍恨绪,深深地传染着读者。”
10
积雪
谢方琦 〔清代〕
积雪晦原陆,竹村落人掩扉。
南邻暮招鹤,不使入云飞。
【载月诗评】提及状雪景之诗,五绝第一莫过于刘长卿之“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郑燮曰:“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鹅毛大雪下了一夜,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装,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
雪天无法做农活。以是小村落里的人都关上了柴扉,在家烤火,闲话家常,亦是乐事,忽而听见屋外一声鹤鸣,善良的人们又担心飞鹤被雪照花了眼,迷失落了方向,纷纭呼唤着它停下来歇息。
这一首诗,第一句是直写“大雪满天地”之景,自第二句开始是侧写雪大,先是人家尽掩门扉,又是因雪大,“鸟雀难相觅”,邻人如约客一样平常盛情相约,足见民气之善。
11
竹
郑燮 〔清代〕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着花,免撩蜂与蝶。
【载月诗评】竹为“岁寒三友”之一,品性历来为人称道。
古时有一句话:“竹未出土之前便有节,待到凌云总客气”,竹子未出土时就有节了,但是如果愈高到半空中,竹子就愈空心,上千的枝条积攒着无数的绿叶却从不着花,由于它不想招惹蜜蜂和蝴蝶。
谦逊的美德,不是口上说说就行,而是表示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竹子不想招蜂引蝶便不着花,生活中我们要想不招惹争议,就应该低调谦卑。
谦善是一种涵养,那一份为人的风姿与豁达,宽容与理解,是走向成功的一定之道,更是蕴藏在一个人骨子里的魅力。
欢迎您供应素材
@载月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