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关于四川的诗词,大多数人想起的是李白的“蜀道之难,难于上上苍。

果真,在《诗词多少首,唐宋明朝墨客咏四川》这本书中,第一首便是“蜀道难”。
真不知是蜀道之难让这首诗有名,还是这首诗让蜀道难更有了实证。

65首由刘开扬注释的歌咏四川的诗词,包含16位唐宋墨客和12位明朝墨客的作品。
这些都是1958年景都会议期间,毛泽东亲自圈出来的,并亲自题写了书名《诗词多少首》。

这些作品处处彰显著秘闻深厚的巴蜀文化,是具有代表性的“四川篇章”。
千年前的古人借由诗词抒写天地民气,千年后的我们通过读诗追溯历史与文化的影象。

伟人眼里关于四川的那些诗词

李白幼年随父亲迁到四川江油,在那边读过书,后来到了成都。
去长安后,凭借“蜀道难”等诗,贺知章对他大加讴歌,称他为“谪仙”。

或许正由于李白曾在那里生活过,知道那路"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难怪他要太息“蜀道难,难于上上苍”。

李白的另一首写四川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听说是遇赦后所作,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字里行间都能感想熏染到墨客欢畅心情。
清晨才辞别彩云间的白帝城,船儿随着江水一起顺流而下,晚上已到江陵,这是何等欢畅?!

而白居易也同李白一样写过白帝城,不同的是,李白写的白天,是欢畅,他写的是夜晚,是悲惨悲哀:

瞿唐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暗鸟一时啼。

不知是因杜甫在成都时留下的关于四川的诗比较多,还是毛泽东对杜甫的诗有偏爱。
65首咏四川的诗,杜甫写的就有14首,险些占了总数的将近四分之一。

杜甫在成都游览武侯祠时,回顾诸葛亮的生平,留下怀念之诗“蜀相”,发出“出师未捷身先去世,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感慨。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上苍。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从一开始就表现出草堂的春色,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涌现,宛然一幅咫尺万里的壮阔山水画卷,触动的是他的乡情。

十三四岁即工声律,通经史,明朝的黄幼藻,是书中入选的唯二女性之一。
她所作的“题明妃出塞图”,通过对昭君出塞的抒怀,写出女性之间独占的一种关照情结。
作为一位女墨客,她理解王昭君阔别故乡的悲苦之情:

“天外边风迎面沙,昂首何处是中华?早知身被图画误,但嫁巫山百姓家”。

古典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华文明的聪慧结晶和精华也深入民气,抖擞持久而发达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