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正忙时,在临淄区朱台镇淄博禾丰种业科技公司的生态无人农场,创造这里的500亩麦田已经没有了“麦垄”。
小时候,三四十年前,种过麦子,那时麦田是不能没有麦垄的,即所谓畦田化栽种。麦垄的浸染,一是灌溉之用。那时浇地是大水漫灌,麦垄的浸染形同河之堤岸,能够束水引流,而且当水流不畅的时候,人站在麦垄上可以及时分拨水流。二是方便田间管理。麦垄相称于田间小路,麦子有时会遭受虫害等问题,这时借着麦垄留下的空间,就能边走边打药。三是透风。麦子发展并非越密越好,而是须要透风方便发展和授粉;四是地界。分田到户之后,一片大田里边可能有好几户,这时麦垄每每是最方便的分边界。
我国很早就栽种小麦,河南殷墟里的小麦也有3500年旁边的历史,这与殷代甲骨文中已有“麦”字的记载相同等。1955年在安徽亳县钓鱼台新石器时期遗址中创造了大量的炭化小麦颗粒,进一步证明了我国在5000年前的远古时期就已栽培小麦了。
由于栽种小麦的历史悠久,小麦、麦垄就像文化胎记一样涌如今历代诗词歌赋里边。宋·苏轼《五禽言五首并叙》其四:“垄上麦头昂,林间桑子落。愿侬一箔千两丝,缫丝得蛹饲尔雏。”北宋王安石《东陂二首》其二 :“荷叶初开笋渐抽,东陂南荡正堪游。无端垄上翛翛麦,横起寒风占作秋。”
山东是我国小麦的主产区,更是优质小麦的上风产区,“无垄”小麦的涌现,意味着如果苏轼、王安石“穿越到”本日,真得改改诗句了。
淄博禾丰种业与山东理工大学兰玉彬教授团队进行数字化互助,采取5G云平台技能实现了500亩试验田无人化作业。淄博禾丰种业科技株式会社董事长朱俊科说,现在种小麦,播种机都用上了北斗导航,自动确定麦行的合理间距,不再须要麦垄;小麦打药可以用无人机,也不须要麦垄;水肥施灌利用数字化掌握喷灌技能,也不须要麦垄。
因此,“不须要麦垄”看似是去掉了田间的一道凸埂而已,而实际上非高科技作业不能实现。有无麦垄,实在是小麦生产的一个划时期变革,是山东麦业实现高科技生产的一个缩影。
减垄、无垄,实现增地增产,成为政府部门重点关注的科学栽种课题。2021年5月,山东省农业屯子厅组织农技、农机、水利等方面有关专家,研究制订了《小麦减垄增地栽种技能模式》,并在全省进行示范推广。该技能将麦田小畦变大畦、大垄变小垄或去垄化栽种,可提高地皮利用率5%-15%。
减垄、无垄的背景是,随着农业生产规模化、机器化水平不断提高,部分地区存在着畦面过窄、畦垄过大等征象。全省畦田化栽培麦田中约有23%的地块畦宽在2米以下,60%的地块畦宽在3米以下,导致地皮利用率不高,小麦产量潜力不能充分发挥。
麦田有垄无垄,是千古之变,不会没有迷惑。据屯子大众宣布,济宁市兖州区新兖镇大南铺村落,种粮大户蒋振民、陈继军和曹运国曾经就哪种粮食栽种模式好,有过一番辩论:“喷灌的无垄大田更高产,由于地皮利用率更高”、“5米宽的大畦田更高产,由于浇水足,透风好,不易冻害”。
这须要实践来说话。蒋振民、陈继军从2013年开始,就在村落里分别承包地皮种粮食,两人地皮承包面积加起来有一千多亩,均采取减垄增地的大畦田栽种模式。“2014年之前,基本都是2.7米旁边的畦宽,每畦田9行麦子。2014年之后,就变成了5米宽的大畦田,每畦田18行麦子。”蒋振民说。畦宽扩大后,地皮利用率可以提高6%—7%,而且农机作业更方便,每亩可增产150斤粮食,“去年我的小麦亩产1296斤”,蒋振民说。
(站麦田里的蒋振民)
“每亩增产150斤粮食”可不是一个小数字,这证明小田垄“藏”着大粮仓。
正由于“去垄”增地增产,省农业屯子厅哀求,从2021年秋种开始,山东全省推广小麦减垄增地栽种技能,打造“减垄增地”示范区,以点带面,逐步扩大“减垄增地栽种技能”的推广面积。
2021年4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数据显示,2021年小麦播种面积5985万亩。如果减垄增地栽种技能推广,其效益或许惊人。
当然,从实践上来看,“去垄”是须要条件的。不用畦垄,必须搞喷灌,不然浇水不匀,产量就受影响;用喷灌的好处便是四五月份的“拔节水”可以掌握水量,这时如果大水灌,小麦随意马虎倒伏、患病,而且用喷灌可以实现水肥一体化,地皮利用效率能提高10%—15%,节水40%旁边。
履行村落庄振兴计策,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殊是粮食供给作为紧张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
从农业实践来看,麦田“去垄”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一个结合点。如果苏轼、王安石“穿越”来到“无垄”麦田,是不是该做一首“无垄”的新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