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分120分,考试韶光150分钟)
一、措辞知识及其利用(10分)
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精确的一项是(2分)( )
A. 勾当(ɡōu) 蜂拥 不敷为凭(jù) 张惶失落措
B. 拘泥(ní) 默守 美不胜收(shènɡ) 惟妙惟肖
C. 衍射(yǎn) 迁徙 畏罪潜逃(qián) 野蛮无理
D. 瞥见(piē) 寒暄 大相径庭(jīnɡ) 谈笑风声
2.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利用禁绝确的一项是(2分)( )
A. 小屋粗制滥造,不能与古希腊能工巧匠建造的比较。
B. 经由警方坚持不懈的侦查,一宗弯曲离奇的凶杀案终于底细毕露了。
C. 大病之后,原来强壮的王老师已形销骨立,我切实其实认不出来了。
D. 德高望重的老教授演讲起来妙语连珠,高谈阔论,很受听众青睐。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经超过两年旁边,我最不能忘却的是他的背影。
B. 能不能把纪律放在前面,是领导干部党的不雅观念强的试金石。
C. 同学们都以亲切的目光注目并谛听着张校长的讲话。
D. 2019年7月26日西昌卫星发命中间成功发射遥感30号05组卫星。
4.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精确的一项是(2分)( )
①对老师来说,科学的态度是合理利用电子产品。
②对电子产品生产者来说,要开拓设计更多的良心产品。
③怎么办理学生电子产品“利用度”的问题?
④对家长来说,应以开放、原谅的肚量胸襟和发展的眼力来看待新事物。
⑤这就涉及学校、家长和干系商家的态度。
A. ④③①⑤② B. ③⑤④①② C. ④③②①⑤ D. ③⑤①④②
5. 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据理解,遂川左安桃源梯田被评为“环球十大最美梯田”之一,其一年四季形态互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春如银链挂山间、夏如绿浪从天泻、秋如金塔顶玉宇、冬如白玉砌云端。
B. 春如银链挂山间、夏如金塔顶玉宇、秋如绿浪从天泻、冬如白玉砌云端。
C. 春如绿浪从天泻、夏如银链挂山间、秋如金塔顶玉宇、冬如白玉砌云端。
D. 春如银链挂山间、夏如绿浪从天泻、秋如白玉砌云端、冬如金塔顶玉宇。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6~7题。(4分)
【甲】清平乐·春晚 [北宋]王安国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东风清闲杨花。
【乙】清平乐 [宋]赵令畤
东风依旧,著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景象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断送生平干瘪,只消几个薄暮?
6.下列对两首词的内容理解禁绝确的一项是( )
A. 甲词写残春景象,乙词写清明时节词人回顾和朋友在一起的光阴。
B. 两首词都写春,都表达了词人对美好年华逝去的慨叹。
C. 甲词上片写词人面对万花凋落的景象而不胜伤感。
D. 乙词的下片写主人公对朋侪思念却不得相见的无限感伤。
7.下列对两首词的赏析禁绝确的一项是( )
A. 甲词开篇借莺儿之口吐露词人的情绪,手腕新巧而又饶有韵味。
B. 乙词中“搓得鹅儿黄欲就”将春催杨柳生发的过程形象生动地写了出来。
C. 甲乙两词都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怀,在写景中寄托词人的思想情绪。
D. 甲词上片由听觉转为视觉;乙词下片采取比拟,给人肝肠欲断之感。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1题。(12分)
杜本,字伯原,其先居京兆,后徙晒台,又徙临江之清江,今为清江人。本博学,善属文。江浙行省丞相忽剌术得其所上《救荒策》,大奇之,及入为御史大夫,力荐于武宗。尝被召至京师,未几归隐武夷山中。
文宗在江南时,闻其名,及登基,以币①征之,不起。至正三年,右丞相以隐士荐,诏遣使赐以金织文②币、上尊酒,召为翰林待制③、奉议大夫,兼国史院编修官。青鸟使致君、相意,趣④之行。至杭州,托病固辞,而致书于丞相曰:“以万事合为一理,以万民合为齐心专心,以千载合为一日,以四海合为一家,则可言制礼作乐⑤,而跻⑥五帝三王之盛矣。”遂弗成。
本湛静寡欲,无疾言遽色。与人交尤笃于义,有贫无以养亲、无赀⑦以为学者,皆济之。平居书册未尝释手。天文、地理、律历⑧、度数⑨,靡不通究,尤工于篆隶。
(选自《元史·列传·卷八十六》)
【注】①币:用作礼物的丝织品。②文:同“纹”,花纹。③翰林待制:官职名,后文“奉议大夫”“国史院编修官”都是官职名。④趣:敦促。⑤制礼作乐:制订礼乐制度。⑥跻:登,上升。⑦赀(zī):钱。⑧律历:音律和历法。⑨度数:算术。
8.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禁绝确的一项是(2分)( )
A. 力荐/于武宗 B. 其/先居京兆
C. 以万事/合为一理 D. 尤/工于篆隶
9. 阐明文中划线的字词。(3分)
(1)善( ) (2)遣( ) (3)疾( )
10. 翻译文中画线语句。(4分)
(1)尝被召至京师,未几归隐武夷山中。
(2)有贫无以养亲、无赀以为学者,皆济之。
11. 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杜本是一个若何的人。(3分)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2.补充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1分)
(1)会当凌绝顶, 。
(2) ,化作春泥更护花。
(3) ,长河落日圆。
(4)海内存心腹, 。
(5) ,直挂云帆济沧海。
(6) ,独怆然而涕下。
(7)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8) ,后天下之乐而乐。
三、当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16题。(17分)
杏花如雪 肖复兴
(1)两年前的春天,我对面一楼的屋子易主。新主人是位四十岁旁边的妇女,带着一个十多岁的女儿。她们娘儿俩住进之后,一天到晚脚不拾闲地忙乎。把屋子和院子整顿利索之后,娘儿俩买来了三棵小树。汽车把树拉来,工人把树扛到院里,和娘儿俩一起把树种下。正是春天花红柳绿的时候,小树的枝叶葱茏,绿得格外清新,给小院一下子带来了春天的气息。枝叶摇荡在窗前和门前,屋子也显得神清气爽。
(2)险些每天下楼,我都会和这娘儿俩打照面。彼此寒暄之后,逐渐熟络了起来。我问她们这种的是什么树?她们见告我是杏树。我知道杏树开白花,但梨树也开白花,山桃最初开出的小花也是白色的。分不清这三种树,闲聊时候,便好奇地请教她们娘儿俩。
(3)母亲很耐心地见告我:山桃着花早,这三种树,山桃最先开。然后,杏花才开;末了,梨花才开。梨花一样平常要到清明前后才开的。你分清这前后的次序,就好分辨了。
(4)我依然好奇,母亲怎么知道这么多,分得清桃杏梨花的。
(5)母亲对我说:从小在屯子终年夜。原来老家屋前就种着杏树……女儿抢过母亲的话说:是我姥姥种的,种了好多棵,结的大白杏,可好吃呢!
母亲望着女儿,又笑了起来。
(6)她们娘儿俩在这里住了两个多月,夏天刚刚到来的时候,来了一辆宝马小汽车,从车高下来一个男人,像是女孩的父亲,帮她们从屋子里扛出行李等好多东西,锁上了大门,像是要离开的样子。
(7)我走过去,问母亲:你这是要去哪儿啊?
(8)母亲见告我:我家住沈阳,这不,孩子他爸爸来接我们回去了,在这里住的韶光不短了,家里也须要照顾。
(9)我又问她:你什么时候回来呀?她说:明年,明年开春就回来,带我妈一起回来,买这个屋子,便是为了给我妈住的。老太太在屯子辛劳一辈子了,我爸爸前不久去世了,就剩下老太太一个人,想让她到城里享享福。孩子她爸爸说到沈阳住,我就对孩子他爸爸说,这些年,你做生意挣了钱,不差这点儿钱,老太太就想去北京,就知足老太太的欲望吧!
到时候,我就提前办了退休手续,让孩子他爸爸把公司开到北京来,一起陪陪老太太。
(10)这不,老太太奇异老家门前的杏树,我特意先来北京买房,把杏树顺便也种上,明年,老太太来的时候,就能瞥见杏花开了!
(11)听了她的这一番话,我的心里挺冲动,难得有这样孝顺知心的孩子。我不由得冲她,也冲她的男人竖起了大拇指。
(12)第二年的春天,她家门前的三棵杏树都着花了。别看杏树长得都不高,开出的花却密密实实的,非常繁茂。我仔细看杏花,和山桃,和梨花,都是五瓣,都是白色,还是分不清它们,彷佛它们是一母同生的三胞姊妹。
(13)可是,这家人都没有来。杏花落了一地,厚厚一层,洁白如雪。房门还是紧锁着。
(14)今年的春天,杏花又开了,又落了一地,洁白如雪。依然没有看到这家人来。
(15)一地杏花,那么得厚,被风也一点点地吹干净了。叶子长出来了,先小后大,先红后绿,三棵杏树换装了,彷佛不急了,悄悄地期待着来年春天再着花的时候欢迎主人。
(16)清明到了,梨花一片雪,替班一样,接替了杏花,用险些同样的容颜装扮着这个渐行渐远的春天。对面一楼那座屋子还是空着,长满绿叶的杏树,寂寞无主,摇荡在门前和窗前。
(17)清明过后的一个夜晚,我忽然瞥见对面一楼屋子的灯亮了。主人回来了。只管没有遇上杏花盛开,毕竟还是回来了。忽然,心里高兴起来,为那个孝顺的女人,为那个从未见过面的老太太。
(18)第二天上午,我在院子里瞥见了那个女人,触目惊心的是,她的臂膀上戴着黑纱。问起来才知道,去年春天要来北京的时候,老太太查出了病,住进了医院,愿望着老太太病好,却没有想到老太太没有熬过去年的冬天。今年清明,把母亲的骨灰埋葬在老家,祭扫之后,她就一个人来到北京。
(19)她有些伤感地见告我,这次来北京,是要把屋子卖了。母亲不来住了,屋子没故意义了。
(20)屋子卖了,三棵杏树还在。每年的春天,还会花开一片如雪。(选自《意林》,有编削)
13.“我”对面一楼的屋子从易主到再次易主,“我”和文中的“母亲”之间发生了哪些事?从中可以看出“我”的内心发生了若何的变革?结合全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6分)
14.“我”始终无法分清杏花、山桃花和梨花,为什么文中的“母亲”却能分得清桃杏梨花?(4分)
1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章的结尾句“屋子卖了,三棵杏树还在。每年的春天,还会花开一片如雪”的理解。(3分)
16.在那个杏花如雪的时令,“我”对文中的“母亲”有若何的情绪?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从她的身上你得到了若何的启示。(4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7~20题。(13分)
中国三彩艺术
(1)出身于大唐盛世的中国三彩艺术,以其华美缤纷、雄浑残酷辉煌于世。三彩艺术美在釉,美在质,美在色。质为胎,胎体如画布;釉为色,色施于画布,乃俏丽图画也!
胎质是加减的艺术,通雕塑;釉为陶之美衣,因包裹贴附陶体,烧之而显大美。
(2)三彩之“窑变”自唐代始,便为中国陶瓷之灵魂,“入窑一色,出窑万变”,“入窑泥灰色,出窑奇幻彩”,窑变之美是一种震荡民气的美。釉烧制前呈水调糊状,黏附于坯体上,紧张身分为氧化硅、石粉、高岭土、红丹等溶剂,着色剂为氧化铜、铁、钴等,当釉烧至1000摄氏度以上高温时,才能窑变出斑驳陆离、瑰丽神奇的色彩。神秘的窑变美吸引着艺匠们赴汤蹈火地寻求探索,创造出一个个色彩的辉煌。
(3)三彩釉的性子与玉的性子十分靠近,玉石亦是氧化硅、钙在地壳运动中,经火山熔岩的熔炼而成,再经打磨、抛光工艺逐渐形成的。由于陶瓷釉色具有玉润之美,故唐时多以釉代玉,制成三彩器广泛用于陪葬品,后来的其他陶瓷品种也都是在玉润美根本上的拓展。玉美在自然温润的纹质,人们看重的美质与人们追求的伦理道德和君子之风是同等的,使审美代价等同于伦理代价,美善不分合为一体。三彩釉烧后之光润,是玉润美的延续和扩展,犹如大自然中的绿叶,皆抖擞出由内到外的生命光润,沁人心脾。
(4)中国水墨因晕散流动而出神入化,西方水彩因晕开而通透轻盈。晕化的流动美不仅是水墨水彩的艺术特色,也是三彩釉的紧张特色之一。
(5) 三彩生釉是用水调制的,当呈水状的釉施于坯体时,水釉会渗到坯体里再逐渐干燥。当两种以上的釉色相遇或叠加时,便相交互渗。入火烧制,发生窑变,两釉渗化晕染,釉色从厚的地方往薄的地方流动,或由高处往低处流动,效果常常出人意料,残酷至极。晕化的流动美是可遇不可求的,其偶发性和不可模拟性,也是当代艺术的特色之一。古今艺匠为之着迷,苦苦寻之!
(6) 唐三彩因以黄、绿、褐三色为基本釉色而得名。当代的三彩釉可配置出几百种色釉,完备可以知足当代绘画的色彩需求。其既能烧出厚重丰富的油画层次,也可烧出轻盈透明的水彩觉得,还可烧出意境幽远、淡雅淋漓的国画意象山水,乃至还能烧出质色相间的抽象作品。多彩方能多姿,绚丽的多彩美一展雄浑残酷的大唐富丽气候。王维诗云:“艳色天下重”,可见其雄强自傲的审都雅。
(7)三彩艺术的绘画美仿若一幅釉色斑斓的抽象画。美国艺术批评家格林伯格说:“一部当代主义绘画史,便是不断地走向平面性的历史,由于平面性是绘画艺术独一无二的和专属的特色。”欣赏一件唐三彩,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造型,也不是纹饰,而是一幅釉色斑斓的抽象画。
(8)三彩艺术的材质美是发展的。历史上的三彩无赤色,故有“三彩加红、代价连城”之说。后来,中国艺术家1997年创烧出了“项阳红”,其作品《火凤凰》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此红丰富了三彩釉的艺术表现力,拓展了三彩釉的表现空间。
(9)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提升,颇具东方色彩精神的三彩绘画艺术,必将开出更绚丽残酷的三彩之花,连续成为天下美术史上的宝贝。(有编削)
17.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4分)
本文紧张按照________顺序,从____________、温润的玉润美、____________、绚丽的多彩美、斑斓的绘画美、____________六个方面先容了中国三彩艺术的美。
18唐三彩因知足当代绘画的色彩需求而可以烧制出不同的风格,详细有哪些风格?请简要概括。(4分)
19.文章第三自然段利用了打比方的解释方法,详细剖析其浸染。(2分)
20.三彩艺术是中国的文化宝贝,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在其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该当做些什么?(3分)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一)综合性学习(6分)
21. 班级开展“读名著,悟名著”的名著阅读活动,请你从以下两个题目中选择一题,写出自己的体悟。(200字旁边)
(1)从《儒林外史》的阅读中,结合详细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比如腐儒范进、周进,贪官污吏王惠、汤奉),剖析《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2)从《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中,谈谈你领悟的长征精神的内涵,以及当代青少年如何传承长征精神。
(二)写作(50分)
22.风景大概来自于大自然的赠送,风景更是生命的光彩,那一瞬,那一刻,那道亮丽的风景线一贯在你我的心中。
生活中处处有风景,请以“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哀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 600 字;
③文中不得涌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
一、措辞知识及其利用(每小题2分,共10分)
1.(2分)C 【解析】A项“勾”应读“gòu”,“惶”应为“皇”;B项“泥”应读“nì”,“默”应为“墨”;D项“径”应读“jìnɡ”,“声”应为“生”;C项全部精确。
2.(2分)D 【解析】“高谈阔论”多含贬义。用在D项形容老教授精彩的演讲,属于褒贬不当。
3.(2分)D 【解析】A项“超过”与“旁边”语义抵牾,应删去“超过”或“旁边”;B项两面和一壁搭配不当,应删去“能不能”或在“强”后加“不强”;C项“注目”与“讲话”搭配不当,应删去“并谛听”“的讲话”或“以亲切的目光注目并”。D项没有语病。
4.(2分)D 【解析】这五个句子讲的是怎么办理学生电子产品“利用度”的问题。首先提出问题,即③句,可打消A、C两个选项;不雅观察B、D两项可知,差异在①④句的先后顺序。根据⑤句中的“学校、家长和干系商家”,可知下文应按对应顺序来安排材料,①句讲的是“老师”,④句讲的是“家长”,以是①句应放在④句之前,打消B项,故选D项。
5.(2分)A 【解析】“绿浪”代表夏天;“金塔”的“金”代表秋日;“白玉”的“白”代表冬天。故选A项。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6.(2分)B【解析】虽然乙词也写春,但表达了词人的思念之苦。B项的“都表达了词人对美好年华逝去的慨叹”表述有误,故选B项。
7.(2分)C【解析】甲词是高下两片都写景,情景交融;乙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怀。C项说法有误,故选C项。
8.(2分)B【解析】B项为主谓句,应在主谓之间停顿,因此应在“先”后停顿。故选B项。
9.(3分)(1)善于 (2)派 (3)患病
10.(4分)(1)(杜本)曾经被征召到京城,没有多久就回来隐居在武夷山中。 (2)(碰着)由于贫穷不能奉养父母、没钱不能求学的人,(杜本)都接济他们。
11.(3分)杜本博学多才,善于写文章,可见他是个博学多才的人;他婉拒天子、丞相的意愿,推辞当官,可见他是个淡泊名利的人;他与人交往看重义气,碰着贫穷、没钱的人,都接济他们,可见他是个讲义气、有爱心的人。
【参考译文】杜本,字伯原,他的先人居住在京兆,后来迁居到晒台,又迁居到临江的清江,现在是清江人。杜本博学多才,善于写文章。江浙行省丞相忽剌术得到他所送上的《救荒策》,(对此)感到非常惊奇,等到入朝担当御史大夫后,向武宗极力推举(杜本)。(杜本)曾经被征召到京城,没有多久就回来隐居在武夷山中。
文宗在江南的时候,听说了他的名声,等到(文宗)登基后,用丝织品为礼物征召他,(他)没有应召。到正三年,右丞相用隐士名义的身份推举(他),(皇上)下诏派青鸟使赏给他绣有金织花纹的丝织品、上等美酒,召任他担当翰林待制、奉议大夫,兼国史院编修官。青鸟使传达天子、丞相的意愿,敦促他动身。到了杭州,自称患病武断推辞,并给丞相写信道:“把万事合为一个道理,把万民合为一条心,把千年合为一天,把四海合为一家,就可以评论辩论制订礼乐制度,从而上升到五帝三王时那样的盛世了。”于是不再往前走。
杜本向来寂静寡欲,没有严厉的言语、浮躁的神采。与人交往尤其看重义气,(碰着)由于贫穷不能奉养父母、没钱不能求学的人,(杜本)都接济他们。平时在家书本未曾放下过。天文、地理、音律和历法、算术,没有不(进行)全面研究的,尤其善于篆书和隶书。
12、略
三、当代文阅读(30分)
(一)
13.(6分)①好奇;②一家三口回家,“我”和“母亲”分别;③冲动。
14.(4分)(1)文中的“母亲”从小在屯子终年夜,老家屋前就种着杏树,见得多了自然分得清。(2)她自己的母亲尤其喜好杏树,出于孝顺和知心她也会分得清。
15.(3分)老太太虽然没有住进开满杏花的屋子,但是文中“母亲”的孝心并没有随着屋子的易主而消逝,代表孝心的三棵杏树永久留在了院子里,留给了屋子的下一位主人,也将孝心传承给了屋子的下一位主人,表达了作者对文中“母亲”的赞颂。
16.(4分)“我”被文中“母亲”的孝心所冲动,表达了“我”对她的赞颂之情。
启示:示例:我们要戴德父母,孝敬父母,不要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作为一逻辑学生,在家里要帮父母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减轻父母的包袱,在学校要好好学习,用精良的成绩回报父母。
(二)
17.(4分)(1)逻辑 神秘的窑变美 晕化的流动美 发展的材质美。
18.(4分)①油画风格;②水彩风格;③国画意象山水风格;④抽象作品风格。
19.(2分)文中将三彩釉烧后的光润比作大自然中的绿叶抖擞出由内到外的生命光润,生动形象地解释了三彩釉烧后有温润的玉润美这一特色。
20.(3分)①理解它的发展历史;②学习它的制作过程;③学会欣赏它的美并传承和发扬它。(每点1分)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21.(6分)
(1)例:从周进身上看《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从周进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上,我们可以感想熏染到吴敬梓高超的讽刺艺术。 一方面,利用夸年夜手腕。周进把生平都献给了科举,但一贯考到六十多岁还只是一个童生,只好以教书口。后来几个贩子决定给他捐个监生,周进道:“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爬到地下就磕了几个头。周进齐心专心想成为人上人,可无力爬上这等级阶梯,深感无助与绝望,以是才会有这夸年夜的反应。
另一方面,利用比拟手腕。作者通过周进发迹前后众人对他的态度的变革,批驳了全体士人阶层和市民社会。由于科举,周进春风得意、一帆风顺,中举人,中进士,做学道,一起升到国子监司业,人生陡然发生了笑剧性变革:周进前半生生活在社会底层,地位卑下,事事举夺由人;中举后,梅玖自吹是周进的学生,周进当初在村落学写下的对联,都要恭恭地揭下来裱好收藏。周进的笑剧性结局大大加强了讽刺力量。(参考答案字数有多,学生写到大致即可)
(2)A长征精神的内涵:(3分)
①革命空想高于天的忘我捐躯精神。②敢于降服统统仇敌而不被仇敌所屈从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③保持不懈、毫不服从的艰巨奋斗精神。④统统向实际出发,坚持走自己道路的求实创新精神。⑤乐不雅观向上,甘于奉献,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红军精神. (答三点即可)
B当代青少年如何传承长征精神(3分)
①长征精神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勉励全国公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②青少年应理解峥嵘岁月,从小培养脚踏实地、勇往直前、从我做起的良好习气,③并树立崇高远大空想,继续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奇迹的可靠接班人。
22.(50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