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色》是范仲淹的一首描述郊野景致的诗,它以一种独特的办法捕捉了自然界中难以言传的美好。紧张着眼点是在“色”字上。而这色又不是指颜色,而是一种虚幻缥缈、难以名状的形象,只可通过融会而难以言传。
范仲淹选定了春季这个最丰富多彩的时令作为背景,然后从春天的不可捉摸的氛围中提炼出有代表性的景象来作陪衬,让读者觉得到野色的存在,体会到野色的美好。
诗中写道:春日里,大地披上了一层难以言喻的轻纱,它不似晨曦时分的薄雾蒙蒙,亦非薄暮时的轻烟袅袅,而是一种更为深邃、更为浓郁的气息,悄无声息地笼罩着远方的楼台。
忽然,一群白鸟掠过天涯,它们的羽毛在阳光下闪耀着银光,宛如点点繁星,不经意间点破了这份宁静。紧接着,夕阳缓缓下沉,那抹温暖的余晖犹如利剑般穿透云层,将野色一分为二。
这野色,彷佛有着自己的生命力,它不愿随着春末夏初芳草的逐渐消散而黯淡无光,反而像是追逐着远方那渐行渐远的船帆,带着无尽的希望与憧憬,缓缓逼近。
墨客奥妙地利用了白鸟、夕阳、芳草、远帆等自然元素,每一缕风、每一片云、每一声鸟鸣,都成为了野色的一部分。通过它们的动态与变革,让那原来虚无缥缈、难以名状的野色变得生动可感,仿佛触手可及。
而当我们读到尾联“谁会山公意,登高醉始回”时,不禁会想起那位曾镇守襄阳、喜好登山饮酒的西晋绅士山简。或许,在范仲淹的心中,山简之以是能够醉心于野色之中,正是由于他感想熏染到了这份难以言喻的野色的迷恋和魅力。正如墨客自己一样平常,他也在这野色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忘怀了尘世的烦恼与鼓噪,沉醉于这份来自大自然的赠送之中。
一起读这首诗吧!
《野色》
非烟亦非雾,幂幂映楼台。
白鸟忽点破,夕阳还照开。
肯随芳草歇,疑逐远帆来。
谁会山公意,登高醉始回。
#诗词赏析# #宋诗# #范仲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