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真拍浮的猫,一个诗词达人,动动手指关注我吧!

本日我和大家一起来欣赏杜牧的一首唐诗名篇,这首诗题目长达八个字,当选入唐诗三百首,流传千年好有才,惊艳了千年!

这首诗便是《将赴吴兴登乐游原》: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诗歌题目为我们揭示了杜牧写这首诗的背景。
当时杜牧将要离开都城长安,前往浙江的吴兴(今湖州)担当刺史。
临行前,杜牧来到了乐游原,饱览长安风光,有感而发,居然留下了一首千古名篇。

杜牧这首诗题目长达八个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流传千年真惊艳

乐游原,在长安城南,阵势高敞,可以眺望,是当时的游览胜地。

杜牧在乐游原看到长安的景致,自然也想起在长安的日昼夜夜。
杜牧本身是长安周边万年县的人,对大唐都城无比熟习,对代表着“朝廷”的长安更是无比眷恋。

可是,呆在长安担当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吏部员外郎等职务,杜牧一贯郁郁不得志,觉得自己被打压排挤,得不到重用。

于是,杜牧以“京官俸禄低,难以养家”的情由要求外放随处所当官。
杜牧哀求前去杭州,没被批准。
后来,杜牧多次要求去湖州当刺史,终于被朝廷采纳了。

看上去,杜牧得偿所愿。
看上去,刺史是地方上的老大,类似于现在的市长,是一个不小的官职。

但杜牧心里却还是不满意。
他虽然主动选择被外放,但是真的被外放了,他却心有不甘了。

他想起在京城当官的日子,过着都是清闲的生活,无所事事,虚度年华。

他想起当年在扬州当官的日子,“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在扬州还可以风骚自赏,在京城长安却完备成为了无关紧要的闲人。

对着长安的景致,杜牧大发感慨,第一句便是“清时有味是无能”。

这话说得妙极了,无比怨恨,无比不甘,却用一种反面的口吻说出,自嘲也变得如此沉郁抑扬。

“在太平盛世里,有才的人劳碌无比,是觉得不到清闲的。
只有无才之人,才会有欣赏景物的乐趣,才会感想熏染到人生静下来的美好。

闲爱孤云静爱僧,杜牧嘴巴里说爱着闲云的洒脱,爱着和尚的心静,但杜牧实在洒脱不起来,实在淡定不下来。

外放湖州,对杜牧来说,属于一步无可奈何的棋。

看上去,这步棋没走错,但是阔别京城,已经代表着仕途上一条通途大路被阻截被毁坏,短韶光是没办法有通途大道了。

以是,杜牧的心情实在是无比繁芜的。
他大概光彩着自己阔别了是非场,大概也难熬痛苦着自己狼狈逃离了聚光灯。

杜牧自嘲的“无能”,大概便是这种繁芜心情的产物了。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一麾,一壁旌旗,这里是外任的代称。

杜牧将要阔别长安,临行前却专门要望着昭陵,这是何意呢?

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墓,而唐太宗是唐代有名的明君,是唐代帝王的模范。

杜牧望着唐太宗的昭陵,大略的一个动作,含义就非常繁芜了。

首先,唐太宗以长于用人而著称,选贤任能成为了唐太宗的标签之一。

杜牧觉得自己受到了委曲,怀才不遇,内心对现在的朝廷有所不满,反过来说,对过去的明君唐太宗就有无限崇敬。

换言之,思念唐太宗代表了杜牧报国无门的牢骚,表示了杜牧对付明君的渴望。

其次,唐太宗期间的大唐王朝,朝气发达,充满了魅力,展示着着大唐无与伦比的生命力。
抚今追昔,感想熏染到晚唐期间那种难以逆转的颓势,杜牧的心情实在有些沉重。

换言之,杜牧的惆怅感情,不但是由于自己的怀才不遇,也由于全体王朝沐浴在一种落日的光辉里。

就像李商隐说的那样,“夕阳无限好,只是近薄暮”,杜牧特殊拈出唐太宗,显然别有寓意,带有一种指鸡骂犬的味道:“过去的唐王朝如此辉煌,如今的唐王朝却如此沉沦腐化,真是愧对先帝啊!

自然,我们也可以感想熏染到杜牧对付国家大事的关心,感想熏染到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任务感。

这首诗以登乐游原而起,到了昭陵两字戛然而止,个中意味耐人寻味。
整首诗欲说还休,蕴藉委婉,却说尽了朝廷无能的悲愤,说尽了有志难伸的怨恨,言有尽而意无穷,惊艳了千年!

大家还知道哪些好诗词呢?你们自己有创作过诗词吗?欢迎留言哦。
我每天写传统文化类的文章很不随意马虎,也希望大家多多讴歌,收藏和分享我的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