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书社出版的《中国生肖诗歌大典第二辑·丑牛寅虎卷》(杨吉成/主编)一书,便精选了与虎干系的古典诗词曲赋等,对生肖的虎文化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一些诗词作品进行讲授,用普通的措辞进行了赏析,笔墨只管即便浅近,故事生动。第一读者在1月31日至2月6日期间,从该书摘录部分与虎干系的古诗词,以飨读者。
●《画虎》
明·汪广洋
虎为百兽尊,罔敢触其怒。
惟有父子情,临行更相顾。
汪广洋,江苏高邮人,字朝宗。元至正十五年(1355)朱元璋渡江,攻陷采石矶,召其进见,汪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策。朱元璋登基后,历任多官,慑于当时政治景象,无所作为。洪武十二年十仲春,因刘基为胡惟庸毒去世一案,朱元璋斥汪广洋朋党欺君,贬谪海南,途中下诏赐去世。
诗题自己所画虎图。寥寥四句,解释虎在人的眼里虽然暴虐,却也有温顺的亲情存在。“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吟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鲁迅这首诗,是此诗最好的解读。动物尚且重情,何况于人?
▲战国青铜虎钮錞于
●《虎图》
明·方孝孺
踊跃谷生风,峥嵘百兽中。
岂知王者瑞,足不履生虫。
方孝孺(1357-1402),浙江宁海人,宋濂弟子。洪武时为汉中授,蜀献王聘为世子师,名其书室为“正学”,人称“正学师长西席”。建文时侍读学士。燕王朱棣起兵,当时朝廷诏檄多出其手。燕兵入京师(今南京朱棣命孝孺草登基诏,孝孺不从,被杀。宗族、亲友连坐去世者,凡十族,847人。
此是题画诗,言虎虽在百兽中称王称尊,行动能使山谷生风,但人们哪知道称驺虞的白虎是仁者之兽,王者之瑞;它与麒麟一样,不食生草,不履虫。短短20字,以虎之为瑞,表明儒家施行仁爱之心的主见。诗把抽象道寓于形象比拟之中,十分简练而深刻。
▲玉虎形镇纸(宋代)
●《顾进士所藏画虎》
明·王直
赵廉画虎名天下,好事求之不论价。
披图忽然见此物,坐卧虽殊貌空隙。
冈头树绿风气凉,下有流水声浪浪。
冷落古路绝行迹,但见藜藿如人长。
深山糜鹿可充腹,莫向田家取黄犊。
祸机一爱戕尔躯,岂若安常一身足。
王直,字行俭,泰和人,永乐二年(1404)进士。有《抑巷文集》存世。生卒及平生业绩未详。
诗题顾进士所藏之画。全诗分三层。第一层写藏画的宝贵;第二层写画中的生动情景;第三层是祝愿之辞。作者在欣赏画虎图时,对虎祝告,老虎的涌现危害到民众的正常生活,紧张是打击田舍的耕牛;这样一来,民众定然要设陷阱机关来捕杀;如果老虎只在山中以麇鹿为食,不再骚扰田舍,何以至此?这不就释了祸机吗?诗中暗喻人须安常若素,莫作非分之想,就会生平太平。此诗四句一转韵,层层递进,篇末点明主旨。
▲陶虎(战国)
●《虎引子图》
明·王佐
嗟彼猛虎群,纵横负嵎穴。
眈眈劲气喷,桓桓威武烈。
一啸风水号,两眸电光掣。
惟有父子心,相从复相挈。
王佐(1428-1512),字汝学,号桐乡。临高县(今属海南省)人。正统十二年(1447)乡试中举,入国子监读书,每试名列前茅。因权势者压制,未能考取进士。景泰六年(1455),明代宗命令监察御史彭烈、临高知县杨获等亲抵透滩村落,为其建立“礼魁坊”,以示表彰。后任广东高州同知等职,史载其“所至以廉操闻,遗爱于民”。王佐生平好学,晚年归家常与密友评论辩论诗文,著书自乐。其诗词后世评价很高。
此诗阐述虎有人性。前6句写虎之威:个中一、二句特写虎出,则活动环境纵横披靡;下面4句写虎的雄姿威猛,既写式样,又绘声音;以上皆为卒章铺垫。末了两句点明虽然是虎,但仍旧父子情深。亲情名贵,万物一理。
▲虎纹铜戈(战国)
●《题虎图》
明·程敏政
一啸风生百草枯,阴霾消处见于菟。
眼中颇觉妖狐静,不道相看是画图。
程敏政,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是明代著名理学家、文献学家,文与李东阳齐名。
此诗言虎一啸风生,阴霾消处,一只猛虎雄踞于此,奇怪的是狐狸好生安静。可是仔细一看,原来是画的猛虎,弹压了百邪。此诗使人仿佛身临其境使人产生错觉。这里以虎动狐静两相对照,赞颂图画的生动真切。有动有静情景结合,无愧为题画诗中的佳构。
编辑:何建 任务编辑:董小玥 审核: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