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客崔颢因一首《黄鹤楼》而名扬天下,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黄鹤楼》作为唐诗中的顶峰之作,想必大家都曾被它的艺术魅力所折服,就连一向傲娇疏狂的李白在见到此诗后也不由发出了“面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叹,这就足以解释崔颢过人的才华。但是崔颢不仅有《黄鹤楼》冠绝今古,还有一首吊古诗也是气势雄浑而令人叫绝,被称为唐代七言诗中的精品,那便是他不同凡响的《行经华阴》。
每个追求功名的人大概都会有过归隐之想,由于官场是个浑浊的地方,每每让人身心俱惫,以是偶尔亲近大自然后则赏心悦目,以为名利不过是轻如云烟,于是有了托身于山水做个快活神仙的想法。崔颢便是这样,当他行经华阴目睹奇峰异水时也陡生感慨,题下了这首诗。
行经华阴崔颢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神仙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树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傍名利客,无如此处学永生。
高大险要的太西岳俯瞰着咸阳古城,如矗立在天外的三座山峰真非人力可以削成。汉武帝祠堂前的浮云将要散开,神仙巨掌上的雨也见晴了。这高山与黄河一起向北枕靠着函谷关,向西延去的驿路连着汉代祭台。想问那些追求名利在道路上来往的人们,为什么不长居在这里以求永生呢?
这首诗也算是吊古之作,在题材上和《黄鹤楼》是有几分相似之处的。《黄鹤楼》从感叹年华不在到自身的详细愁怀抒发,脉络清晰可见,这首也是如此一气呵成。
此诗先写太西岳的高俊。它于天地之间矗立,周围的都城与它比较都显得无比微小。这里的“咸京”实在便是指代朝廷,连朝廷都是无法与西岳相提并论的,足见它的高大壮不雅观之势。后面一句“天外三峰削不成”进一步解释人力的微弱,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是无穷的。从中间一联开始,作者便将笔锋转向吊古的意蕴;汉武帝的祠堂虽然还在,但是已是物是人非,显得寂寞又荒凉,而在“神仙掌”面前更加微小得不值一提,这里又是将人力同自然为难刁难比,之间的差别一览无余。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这两句对仗工致写意深刻,是继上面内容的进一步怀古描写。秦朝的函谷关和汉代的敬拜台曾经是多么霸气威严,然而如今秦朝不在汉畤已平,不得不感叹韶光无形之力的强大。纵然人再有聪慧和能力,还是无法与自然和韶光反抗,所有的繁华光彩和纷纭攘攘究竟化作灰烬。以是墨客便借此发问“何如此处学永生”;那些在尘凡中齐心专心追求名利的人们,忙劳碌碌劳身劳心,又有什么意思呢?还不如在这西岳的胜境中隐居,求仙问道以求永生。
其余值得一说的是,墨客这里实在不仅是在问那些“路旁名利客”,也是在问自己,由于他也是求取功名的一员,仕途的坎坷和世态的炎凉肯定经历了不少,以是他深有感触才有了一时想隐居的念想;这一句表面看来是墨客对隐居生活的神往,实在是他对当时朝廷阴郁局势的一种痛斥,悠然笔调下暗含着无限的愤慨,怀才不遇的悲愤才是所要表达的主题。以是被功名所误和尚未走上仕途的人也可以将此句作为警言,不要将大好光阴都花费在名利之上,看轻看淡才会身心洒脱。
崔颢这首意境深刻气势磅礴,每一句都富哲理,读来可给人以启示;它堪称为继《黄鹤楼》之后的又一首经典,不愧是唐诗中的七言精品。
篇后留题:步《行经华阴》之韵,题诗一首,期待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