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明末,潮州知府侯必登曾多次游览沙洲,爱其寂静幽雅,同时倍感潮州文风壮盛,景致非凡,认为这里应是传说中凤凰栖宿之所,绝不是老鸦投林的地方,遂把原名的“老鸦洲”改为“凤凰洲”,并于明隆庆二年在凤凰洲筑建一座十余丈高的石台,命名为“凤凰台”,自此成为了游人徘徊难离的名胜。
凤凰台是个古式台榭建筑,四角方正的亭子端立在高大的石砌台基上,形式朴实古雅而又雄伟壮不雅观,中台基上刻有“凤凰台”三字。原台亭朝南处有一块横匾,书写“国度栋梁”,朝北上槛题写着“有凤来仪”牌匾,现修复时原匾改嵌在凤凰台西南基壁上。这“有凤来仪”书匾人杨寺南,是清末潮州有名字画家。
凤凰台以借景著称,凤凰时雨,指的便是这里夏季乍雨乍晴、神幻莫测的时雨美景。在那乍雨乍晴的时节,江上奇景,千变万化,有时薄雨疏疏,江面轻烟淡淡,帆影穿梭;了望湘子桥,烟雨蒙蒙,车水马龙,宛如海市蜃楼;仰视笔架山,轻云渺渺,山上楼阁笼罩在薄纱之中。晴天烈日,时雨骤降,好似万斛银珠从天抛洒,阳光辉映雨点,又如千幅珠帘凭空摇荡,令人留连忘返,赏心悦目,疑入瑶池。
清乾隆进士郑兰枝的诗,把这个景点描述得淋漓尽致:“凤城郊野耸层台,时雨霏霏渡水来;云锁湘桥疑海市,烟迷笔岭忆蓬莱;一天银竹侵朱槛,八面檐花点碧苔;雯后山川多景致,老鸦洲上好徘徊。”
凤凰台景区,自明侯必登始建台之后,明清两代历代官吏和地方名流,先后在此倡建了 “凤台书院”、“文昌祠”、“龙神庙”、“天后宫”、“周公祠” 及“奎阁”等十多处景物,但这些景点因年代变迁,多数踪迹全无,惟有凤凰台、奎阁、天后宫等保留至今。
奎阁又称奎星阁,位于凤凰台之西端,清康熙三十四年巡道鲁超建,历经三建三毁,奎阁在古代是庇护古城潮州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风水建筑。奎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为主宰文章兴衰之神,后世建奎星阁崇祀之。每逢科举考试前,生员纷至沓来,祈求一举得中,平时文人墨客登临斯阁,诗词唱和,赏景抒怀,于是凤凰洲奎阁成了潮州一处文化活动特殊生动的场所。
天后宫也称妈祖庙,位于凤凰台之西南向,清嘉庆四年潮运分司金之昂建。天后宫占地约半亩,二进式,属范例的清代土木建筑,与各地天后宫比较,她大量利用木雕和嵌瓷艺术,具有浓郁的潮风特色,艺术品味极高。凤凰洲天后宫独具特色便是屋脊大量利用潮州民间传统工艺嵌瓷,嵌瓷造型具有用料讲求,色彩鲜艳,物象丰满,形象逼真,不脱落、不褪色的特点,堪称我国艺术百花园中的奇葩。
嵌瓷在潮汕各地随处可见,而天后宫则是集其大成者,从前座到后座,从宫外到宫内,各式象征吉祥幸福的嵌瓷随处可见,与这座古建筑的传统木雕、壁画相得益彰,大大丰富了景点的文化内涵,展现了潮州民间艺术的迷人风采。
而今,潮州政府巨资修复了凤凰台、奎阁及天后宫等景物,并配套了大门、连廊、宝石斋、音乐茶座及绿化带等,将其建成融览胜不雅观光、消闲避暑、嬉戏品茗的凤凰洲风景区,并请潮籍汉学大师饶宗颐题写了“凤凰洲公园”之名。
文章来源:潮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