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家

(唐)张继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八首诗词静品茶喷鼻香一味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诗词君:“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墨客到山田舍的前几天,这里连日阴雨,茶叶有些返潮,割下的谷子也无法曝晒;来的这天,雨后初晴,百口正忙着趁晴焙茶、晒谷。
屋子里由于焙茶烧柴充满烟雾,屋外晒场上的谷子又时时须要翻晒。
因此好客的主人由衷地感到歉意。
山农的话不仅神色口吻毕肖,而且生动地表现了山农的朴实、好客和雨后初晴之际田舍的繁忙与喜悦。

定风波·暮春漫兴

(宋)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

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喷鼻香篆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东风。

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诗词君:此词为辛弃疾罢官闲居带湖时所作。
只有呆在小房子里,烧一盘喷鼻香,喝几杯茶,消磨光阴。
怎么知道是小房子呢?由于这里用了“小帘栊”。
“栊”指窗上棂木,而“帘栊”作为一个词,实指窗帘。
挂小窗帘的屋子,自然大不到那里去。

吃茗粥作

(唐)储光羲

当昼暑气盛,鸟雀静不飞。

念君高梧阴,复解山中衣。

数片远云度,曾不避炎晖。

淹留膳茗粥,共我饭蕨薇。

敝庐既不远,日暮垂垂归。

诗词君:此诗描述了这样的场景:作者在朋侪家做客,正当盛夏,酷暑逼人,连鸟雀也躲藏起来,虽然有高大的梧桐树遮阴,仍旧热得要解开衣服纳凉。
远处有几片云在移动,也遮不住烈日。
主人留客吃茗粥和蕨薇,直到日暮作者才逐步回家。

山泉煎茶有怀

(唐)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

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

寄与爱茶人。

诗词君:“坐酌”与“看煎”的对偶,“泠泠”与“瑟瑟”的对偶,这是描述煮茶的情景,可见墨客在选词上颇为存心,给人一个非常生动详细的意象。
白居易还常赴文人茶宴,茶助文思,茶助诗兴,以茶修德,吟诗品茗,人生难得清欢。

夏日题老将林亭

(唐)张蠙

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

几人图在凌烟阁,曾不交手向塞沙?

诗词君:前六句铺写老将寂寞闲适的“仙家”生活,后二句笔锋一转,点明旨意,文势波澜弯曲。
铺写老将的消沉,一层比一层深入,反过来证明规劝老将的情由越来越充分。
如果说,前者是“画龙”,那么后者便是“点睛”;二者相辅相成,既对立又统一,使诗歌的“理”,在情景交融的画面中表现出来,规劝之旨,表示于诗情画意之中。

琴茶

(唐)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生平间。

自抛官后春多梦,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常相伴,难道吾今无往还?

诗词君:这首诗于白居易辞官归隐后所作,无早朝之扰,无为搏功名而读诗书之累,听《渌水》更觉逍遥惬意,与琴茶相伴,任性生平,但墨客却又心怀家国,尾联难掩墨客壮志难酬的幽思。

(唐)元稹

茶。

喷鼻香叶,新苗。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诗词君:这是一首宝塔诗,饶有意见意义,喷鼻香叶新苗的楚楚形态跃然面前,结尾处,茶的神奇妙用在于可以洗尽古人今人之不倦,饮茶之时,应是夜后陪明月,晨前对朝霞,真是享受着神仙般快乐的生活,可谓“睡起有茶饴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

与赵莒茶宴

(唐)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

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

一树蝉声片影斜。

诗词君:唐代崇尚茶当酒,设茶宴。
诗中 除了令人憧憬的竹林外,墨客还以蝉为意象,使全诗所陪衬的闲雅志趣愈加强烈。
一幅雅境啜茗图,人们试图在自然山水的宁静清雅中拂去心灵的尘土,舍弃统统尘世的浮华,与月白风清、浮云流水、静野幽林相伴,求得心灵的净化与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