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崖转石万壑雷。″
这既写出了蜀道的险要、困难,也雕塑出伟大祖国山川的残酷、壮丽,洋溢着勉励人们热爱祖国、积极进取的巨大美学力量。
美诗气势雄浑,情绪旷达,色彩残酷,谲异浪漫。唐人殷瑶说它“可谓奇之又奇″;宋人李廌说它为“风骚之极,不在屈原之下″;明人李东阳则说它是“阅数千百年、几千万人而莫有异议、终日诵之不厌″的美文诗篇!
作品一开头就用极其夸年夜的措辞虚写自秦入蜀自然形势的险要:“噫吁戏,危乎高哉!
蜀道难,难于上上苍。”
随后又驱遣绚丽的古代神话传说叙写蜀道的险要难行:“天梯石栈相钩连″。
接着作品便转入了对蜀道之难的正面实写:山上的高峰是那样险,乃至连驾着六龙乘车行走的太阳到了那里也只得停车回返……
接着墨客的笔触又移到行人的身上进一步地写到:“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馋岩不可攀。″
随后作品又从旅人的眼里描述了山岩的高险:山峰峭然耸立,高插入云,峭壁绝壁之间枯松倒挂,瀑布飞流而下,撞击着山石,和着那山下激流的轰鸣,发出雷霆般的巨大响声。
末了墨客写道:“蜀道之难,难于上上苍!
侧身西望长咨嗟!
″用这无限的感叹结束了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