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修觉山下
田中处处稀秧马①,
灶下家家爨箨龙②。
记取新津江畔路,
苍崖红树杂秋冬。
其二
新津县渡江
南过蚕丛③国,秋风正授衣。
青山初日上,黄叶半江飞。
修竹连千亩,高楠径十围④。
临江呼渡舸⑤,纵目一清晖⑥。
[作者]
王士禛(1634-1711),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隐士,新城(今山东桓台)人。清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累官至刑部尚书。后因事被革职。工诗,倡神韵说,为当时诗坛领袖人物之一,
[题解]
康熙十一年(1672年)王士祯来四川主持乡试。《蜀道驿程记》记载:“康熙十一年典蜀试毕。玄月二十五日发成都,宿黄水河。时双流并入新津。二十六日骑行至新津县渡江。江流修觉山下,山容郁秀,宛然图画。自双流至新津,夹道竹林连绵数十里,居人斧斤散乱以供樵爨。脯后雨,次梓橦宫野,宿眉州界”。他一起大为愉快,留下《修觉山下》和《新津县渡江》两首诗。
[注释]
其一
①秧马:古代农具,腹如小舟,首尾上翘,劳动时,人骑秧立时用脚蹬动滑行,以减轻劳动强度。
②爨箨龙:爨,cuàn,烧火做饭;箨(tuò)龙,竹之笋壳。旧时新津屯子遍植竹林,形成
一块块林盘,田舍依林而居,伐竹当薪。
其二
③蚕丛:蜀国首位称王的人,借指蜀地。李白在《蜀道难》一文中感慨道:“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说的是传说中的古蜀国。这里借代新津地区。
④围:本义是环绕,后引申为周围,又引申为计量圆周的单位。这里形容楠木粗壮。
③舸:船。
④ 晖:阳光。
[赏析]
王士祯的山水诗在清代堪称绝唱,是他主见的诗歌要讲究神韵风格的典范,言辞纯挚、意象清丽,寥寥数语即勾画出川西山水的韵味。新津五河会聚,因赖水气调节,终年景象湿润,无酷寒冷。以是每年一入秋,河流、山水、原野别有一种清淡简朴的况味,与北方的肃杀之秋相异。王士祯是北方人,但对江南山水颇为心仪。这两首诗言辞纯挚、意象清丽,寥寥数语即勾画出川西山水的韵味。
第一首《修觉山下》,这首七绝前两句吐属自然,对偶风雅,很有生活情趣,又极具风土人情,朴实的描述中流露出真切的愉快与谐和。“稀”与“爨”两个极普通的动词看似心不在焉的口语,却安顿得恰到好处。墨客一起走,一起游赏,点明新津江畔,而“苍崖红树杂秋冬”一句,更是一字千钧,形象而又开阔。
第二首《新津县渡江》,这首五律虽然写渡江,但首句点题后,接下来的中央几联却是绝妙的风光描述。秋风习习,轻便秋衣;初日从青山后冉冉升起,初落的秋叶在江面上飘忽。远了望去,夸年夜地描述了一片广袤的茂林修竹,高大的楠木粗壮耸立。就在江边呼渡的时候,也不自禁地放眼淡淡夕阳下的美景。他的诗成为新津自然风景、风尚的写真,也品出了新津山水的神韵。
当晚,宿眉州界,然后就带着对新津的美好回顾离开了。
信息来源:风华五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