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首,《茶声》:砌虫唧唧万蝉催,忽有千车捆载来。听得松风并涧水,急呼缥色绿瓷杯。
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墨客李南金。这首诗描写煮茶时候的茶的声音,将之比喻成蝉的声音,十分形象生动。而诗歌后两句更是炼字精妙,让人觉得到墨客对茶的那种喜好之情。
第2首,《茶声》:松风桧雨到来初,急引铜瓶离竹炉。待得声闻俱寂后,一瓯春雪胜醍醐。
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墨客罗大经。罗大经和李南金是好朋友,但是罗大经认为如果煮茶的时候,声音像松风涧水,那么已经将茶叶煮得太久,会让茶产生苦味。以是罗大经说一点点沸腾的时候,就要移瓶去火,这样才能保持茶叶的甘甜,不至于产生苦味。

可以说,这首诗不但形象生动,而且突出了煮茶时候的过程,为我们供应了古代茶文化的一些文化背景,真是令人回味无穷。
第3首:《虎丘采茶曲》:当时埋剑有寒墟,丛茗争夸谷雨初。堪笑北人惟食酪,知君水厄定何如。
第4首,《虎丘采茶曲》:山寺茶名近更闻,采时珍惜不盈斤。直输华露倾仙掌,浮沫春磁破白云。
这两首诗的作者是明代复古派墨客刘凤。这两首诗写的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刘凤是苏州人,而当地好饮茶之风,茶业也很繁荣。刘凤诗咏虎丘采茶景况,都是亲眼目睹,十分熟习,以是能够能形容酷似,如“采时珍惜不盈斤”,乃真能现采茶景况,采茶者面孔生动,如在面前。
此诗虽用典故而不伤晦涩。如“当时埋剑有寒墟”,是用虎丘典故以重虎丘茶,“知君水厄定何如”则引王濛的典故,以戏谑口吻说北人的不懂饮茶,充满了对虎丘茶的喜好。王濛是晋代人,官至司徒长史,他特殊喜好茶,不仅自己一日数次地喝茶,而且,有客人来,便一定要客同饮。当时,士大夫中还多不习气于饮茶。因此,去王濛家时,大家总有些害怕,每次临行前,就戏称\"大众今日有水厄\"大众。
而“直输华露倾仙掌”则用汉金铜神仙承露典,将虎丘茶比作仙露。这两首诗歌对茶的赞颂之情,跃于纸上。
第5首,《咏茶》:绢封阳羡月,瓦缶惠山泉。至味心难忘,闲情手自煎,地炉残雪后,禅榻晚风前。为问贫陶榖,何如病玉川。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代墨客文徵明。。文徵明是明四家之一,是著名的字画家。当然了,在民间传说里,他和唐伯虎等人组成了江南四大才子,故事十分盛行。
文徵明除了字画很好,诗词也写得不错。像这首《咏茶》诗,开篇就点明文徵明喝的是阳羡茶,用的是惠山泉。惠山泉是煮茶极好的材料,苏东坡有名句曰:“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能够品尝到如此好茶,文徵明当然是难忘这种至味了。至于诗歌末了两句,用的是北宋隐士陶榖和唐代墨客卢仝的典故。陶榖虽然穷得叮当响,卢仝虽然生了重病,但是他们对茶的喜好却没有减弱,炉边煮雪,榻前吹风,让文徵明十分倾慕冲动。以是诗歌末了用这两个典故,是用来衬托文徵明对茶的喜好。
在娱乐化的大背景下,我每天写传统文化类的文章很不随意马虎,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多多收藏和分享我的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