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古诗词欣赏# #诗词典故知多少#
1、尺素(书信)
清 纳兰性德 《采桑子·九日》词:“残更目断传书雁,尺素还稀。一味相思,准拟相看似旧时。
尺素,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的汉语词汇,意思是书信,也指小幅的丝织物,如绢、帛等,出处原文: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称书信为“信”,那是近代才有的事。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书写材料演化等缘故原由,书信又有许多别名、美称,下面略举数端。
尺牍、尺素、尺翰、尺简、尺纸、尺书,书函长约一尺,故名。
雁足、雁帛、雁书、鸿雁,《汉书》记载苏武故事,言苏武被拘匈奴,牧羊于北海,后来汉朝廷哀求匈奴放归苏武,匈奴谎称武已去世。汉使则谓单于,汉皇在上林苑中,得北宋雁,雁足上系着帛书,说苏武等在某泽中,单于只得放苏武归汉。
鸾笺,宋时蜀地善制十色彩笺,笺上隐然有花木麟鸾图案
八行书,旧时竖式信笺,多用红线划分八行。
鲤鱼,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以鲤鱼代称书信有几种说法,有“双鱼”“双鲤”“鱼书”等。而且古代人还常常把书信结成鲤鱼形状。
书简,原指盛书信的邮筒,古代书信写好后常找一个竹筒或木筒装好再捎寄。后来书筒也成了书信的代称。
简,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我国曾用削成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料,人们把这种竹片称为简。用于写信的竹片便称为竹简。
牍,古代书写用的薄而小的木片称为牍,汉代对简和牍串起来写字时,诏书律令宽不超过三尺,一样平常书信宽不过一尺,以是将书信称为尺牍。
柬,在古代,柬与简通用,是信件、名片、帖子之类的统称,如请柬、贺柬、书札等。
素,古代称白绢为素。用白绢( 或绸 )写成的书信称为尺素,后来“素”成为书信的代称。
笺,笺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们题诗或作画用。一样平常信纸也叫笺,后引申为书信的代称。
函,函原指信的封套。
札,札在古代指书信,公私文书。札原意为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简。现仍通用“信札”一词。简: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我国曾用削成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料,人们把这种竹片称为简。用于写信的竹片便称为竹简。
书筒,书筒原指盛书信的邮筒,古代书信写好后常找一个竹筒或木筒装好再捎寄。后来书筒也成了书信的代称。
2、夫妻(夫妻)
《新五代史·杂传·杨崇本》:“大丈夫不能庇其夫妻,我已为 朱公 妇矣,无面视君,有刀绳而已!
”
夫妻指的是夫妻。古汉语和书信把自己和配偶谦称为“夫妇”。夫妻则是对别的夫妻的称呼。把对方及其配偶尊称为“贤夫妻”。
3、桑麻(农事)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落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桑树和麻。植桑饲蚕取茧和植麻取其纤维,同为古代农业办理衣着的最主要的经济活动。
4、桑榆(晚年)
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赐教》:“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桑榆,出自《后汉书·冯异传》,意思指桑树与榆树。日落光阴照桑榆树端,因以指日暮。以喻事之后阶段。比喻晚年;垂老之年。喻指隐居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