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弯弯

四月来临的时候,我们禁不住会想起那个曼妙的女子,正因她笔下的一首诗,四月的俏丽历久高远。

她在1955年4月1日的晨光熹微中离开了人间,她便是民国一代才女林徽因

林徽因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前人世四月天

一想到林徽因,我们就称奇她的一身诗意,艳羡她的太太客厅,钦佩她为建筑的艰辛跋涉。

她是民国女子的传奇,任光阴荏苒,芳华已逝,追忆久远年代里的林徽因,我们仿佛从来记不起她老去的样子容貌,她留存于我们脑海的容貌,彷佛永久是那个轻盈灵动的少女,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人间四月天里,沐着和煦的东风,在柳絮纷飞的时令,我们不谈那个完美无瑕的女子,而是去细数她生命底色上最真的东西,有悲欣,有隐痛,有残酷,也有黯然……

让我们一起去思念那个岁月深处的俏丽女子吧。

优渥的出身

她的名字里都藏着诗意,“徽音”出自《诗经·大雅》中的诗句:“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
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她最初就叫“徽音”,当时有一位也叫“林徽音”的男子常常揭橥诗歌,为了与他差异开来,于是改叫“徽因”。

1904年她出生在浙江杭州,祖籍在福建闽县(今福建福州)。

祖父是林孝恂,进士出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浙江金华、孝丰等地。

其父林长民从前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曾任北洋政府法律总长等职。
其堂叔林觉民、林尹民皆是民主的先驱者。

名门出身,给予她先天的优渥环境。

▲林徽因,1916年,12岁

分外的发展环境

林徽因的母亲何雪媛,是她生命底色上苍白的伤痛。
母亲生的儿女只有林徽因存活,父亲续娶,连续传宗接代,开枝散叶。

从此母亲就像受到冷落的弃妇,跟林徽因住在小小的后院里,举目望去,皆是悲惨,逐日耳闻的皆是弟妹们的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她的母亲长于一个贩子家庭,从未曾习得琴棋字画,是没见识,没文化的旧式妇女。
自小娇生惯养、不善操持家务。

其余母亲眼界狭小,心胸不阔,天下太枯寂无味,甚至于只能以怨妇型的办法去获取可怜的存在感。
以是既得不到丈夫的疼爱,又讨不到婆婆的欢心。

她从小耳濡目染母亲的怨恨,无奈,悲哀。
母亲就像老宅中枯败的藤萝,缠绕了林徽因生平。

这样分外的发展环境,一方面让林徽因从小就学会自主自强,笃誓要成为新式女子,她绝不能像母亲;另一方面匆匆成了她的过早懂事,她成为一个没有童年的孩子。

▲林徽因与梁思成、母亲何雪媛

刻进命里的倔强

林家祖父十分重视家中子侄辈的教诲,于是在家中设立了家塾,教授国学与新学。
林徽因聪慧颖悟,上课时看似心不在焉,每逢背书时却能够滔滔成诵。

父亲虽然不喜好母亲,但很偏爱聪明俊秀的徽因。
这是她用暗自的努力和争气换来的关注和宠爱。

在夸赞声中逐渐终年夜的她,路途走得十分顺遂。
十二岁,林徽因进了全英文的培华女子中学读书,她显得加倍夺目光鲜。

可是纵然儿时的林徽因身上的光环再刺目耀眼,都无法抹去原生家庭刻进她命里的伤痕。
这伤痕里的两道印子,一道印子是不幸的家庭,她饱受摧残,一道印子是不幸的童年,她无法治愈。

一如有人说的那样:才华始于伤痕,苦闷童年影响了林徽因生平。

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在忆念母亲的文章里写过:

“她爱父亲,却恨他对自己母亲的无情;她爱自己的母亲,却又恨她不争气;她以长姐朴拙的感情,爱着几个异母的弟妹,然而,那个半封建家庭中扭曲了的人际关系却在精神上深深地侵害过她。

▲林长民与林徽因

十六岁的境遇

1920年,林徽因已经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青春少女。
这一年,林长民以“国际同盟中国协会”成员的身份被政府派赴欧洲访问稽核,林父决定带上爱女同行。

在给徽因的信中,他写道:“我这次远游携汝同行,第一要汝多不雅观览诸国事物增长见识;第二要汝近在我身边能领悟我的胸次怀抱;第三要汝暂时拜别家庭噜苏生活,俾得扩大眼力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地与能力......”

诚然,林徽因拥有一个具远见卓识,又慈爱开明的父亲,是她莫大的荣幸。
那字里行间尽是对女儿的打发勾引,谆谆教诲。

这是一场为时一年半的长旅,林徽因随着父亲游历欧洲。
父亲常常忙于公务,她许多韶光都一个人待在寓所。

幸而女房东是个建筑师,常常带徽因出去写生。
剑桥一带的景致和风光,成了林徽因生命里一抹亮丽的风采。

这样的境遇于她不失落为一种良好的启蒙,西方城市的发达,西方文学的魅力,西方建筑的奇特,悄无声息地熏陶着她,潜移默化地传染着她。
不止让她萌发了对文学、对艺术的喜好,也奠定了她对建筑,对家国的关怀因子。

▲林徽因(右一)与表姐妹们的合影

卓越的诗情

比较于建筑师的身份,人们更为熟知林徽因的诗文作品。
她的文学著述数量并不多,1934年创作的那首经典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以清丽脱俗的美,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扉。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薄暮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小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这首新诗兼具音乐感、绘画感和节奏感,幽美的意境,纯净的字句,华美的润色,清新自然的内心告白。
读来温顺绵软,让人身心愉悦,感知到四月天带来的希望和活力。

梁从诫师长西席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见告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提及过这件事。
”对付这首诗的创作意图,梁师长西席说得很客不雅观。

还有那首《别丧失落》,在《朗读者》节目现场,董卿约请的朗读高朋许渊冲师长西席,谈到年轻时他喜好一个女同学,就为女孩翻译过《别丧失落》。

当师长西席吟起“一样是明月,一样是隔山灯火,满天的星, 只有人不见,梦似的挂起……”的句子时,灵魂深受触动,在现场禁不住热泪盈眶。

我们知道,作为翻译大师,情丝细腻敏感,师长西席体味到了林徽因创造这首诗的心境,读懂了诗歌背后的情绪,正是作品的穿透力和震荡力,让师长西席动容了。

▲冰心(左)与林徽因

沙龙上的风采

大家都知道林徽因的“太太客厅”,是女主人林徽因靠着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术影响力在自家打造的。
“太太客厅”位于北平的东城北总布胡同三号,这里是民国时名动一时的“文化沙龙”所在地。

每逢周六下午,在舒适温馨,有暗香浮动的客厅里,各学派的名流大咖汇聚于此。
哲学教授金岳霖、经济学教授陈岱荪、政治学教授钱端升、考古学教授李济、艺术学教授邓叔存、艺术家常书鸿,都是常客。
而张奚若、周培源、陶孟和则喜好偕夫人双双而至。

当然也不乏一些初出茅庐的新人,在客厅里受到林徽因的约见和提携。
最熟知的要数萧乾,当年他激动地随沈从文进入这座心驰憧憬的象牙塔,见到仰慕已久的女主人。
林徽因劈面就称颂萧乾:“你是用感情写作的,这很难得。
”萧乾受此勉励,笔耕不辍,成为京派文学的新力量。

沙龙没有主题,随意、即兴、散漫,气氛极为宽松生动。
女主人锐利敏捷、饶有风趣的谈吐时常语惊四座。
费慰梅这样记述沙龙女主人的风采:

每个老朋友都会记得,徽因是若何滔滔不绝地垄断了全体发言。
她的健谈是人所共知的,然而使人叹服的是她也同样善于写作。
她的发言和她的著作一样充满了创造性。
话题从诙谐的轶事到敏锐的剖析,从明智的忠言到突发的愤怒,从发狂的激情亲切到深刻的唾弃,险些无所不包。
她总是聚会的中央和领袖人物,当她侃侃而谈的时候,爱慕者总是为她那天马行空般的灵感中所迸发出来的精辟警语而倾倒。

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沈从文说她是"绝顶聪明的小姐",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日子里,林徽因兼具理性和灵性,她是众人的焦点,她身上那份由内而外的激情亲切与浪漫,保持着她耐久不衰的魅力。

▲林徽因夫妇与费正清夫妇及金岳霖

与三位才子的重逢

林徽因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她与三位才子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的情绪。

▲林徽因与泰戈尔(中)、徐志摩(右)

浪漫墨客徐志摩

徐志摩是林父无话不谈的忘年交,林徽因随父在英国时,与徐志摩相识。

两个年轻人常在一起评论辩论一些作家的作品。
徽因的独特见地常常博得志摩的啧啧夸奖,她的活泼灵动更是让墨客心旌摇荡,而儒雅俊秀的志摩,是那样博学浪漫,又对她展开热烈的追求。
二人很快陷入热恋。

他们在康河的柔波里撑着长篙漫溯,在伦敦安谧的雨中寻觅着宁静。
志摩当时早已为人夫,为人父,可墨客的情绪总是来得滚烫而热烈,一旦爱上了,就不管不顾。
他坦率地向林徽因表达爱意,乃至不惜放弃现有的婚姻,只为无所顾忌地追求灵魂伴侣。

时年17岁的林徽因一时沉浸在被人爱恋的漩涡里,她惶恐过,纠结过,可当她镇静下来面对现实时,她选择了谢绝。

1921年10月,她随父亲乘海轮归国。
后来只管徐志摩追到海内,并且真的和正室离了婚,林徽因也不为所动。
在理智与情绪的挣扎中,受过传统伦理教诲的傲娇女子,毅然决然地扑向了理智。

多年往后,她曾对儿女说:“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墨客的浪漫感情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林徽因与梁思成

建筑才子梁思成

梁思成是林徽因的终极选择,梁思成斯文有礼,温良谦恭。
两人的父亲俱是宦海名流,更是石友。
梁林二人从家世,学识,涵养,脾气,意见意义,都有诸多相似之处,这种灵魂深处的契合无形中拉近了两颗年轻的心。

1924年6月初,两人一起前往美国。
他们原操持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均从三年级课程读起,但终极因建筑系不收女生,林徽因只得改报了美术系,不过她选修了建筑系的紧张课程,实现了自己的志愿。

1928年3月,林徽因与梁思成相恋5年后,在加拿大渥太华举行了婚礼。
婚前,梁思成问林徽因:“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往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林徽因回答:“答案很长,我得用生平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

▲稽核古建筑

返国后,两人先后来到东北大学任教,共同致力于建筑一科的研究。

1932年到1945年,他们的足迹遍布中国的15个省、200多个县,稽核测绘了200多处古建筑,编写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
两人在穷山恶水颠簸过,在荒山野岭跋涉过,用脚步真真切切地丈量着祖国的热土。

林徽因从前患肺疾,抗战期间颠沛流离,病情加剧为肺结核。
可她依然与丈夫一起去寻访古迹,有多少座古桥,古塔,古寺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他们一起风餐露宿,翻山越岭,攀爬在古建筑上去测定。
那些打算,绘图,拍照都沉淀为实际稽核的硕果,是最翔实最宝贵的一手资料,带他们领略着古人建造时的匠心。

▲金岳霖

哲学大师金岳霖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两人在靠近东城墙的北总布胡同租了一个四合院,一家三代搬了进去,与他们相邻而居的是“老金”。

这个“老金”便是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金岳霖师长西席,这位师长西席的奇闻轶事里,最引人传议的便是他终生未娶妻,他恋着女神林徽因。

哲学大师的心思,谁又真能猜透呢?听说金岳霖初逢林徽因,就一见钟情。
后来干脆随着梁家的搬家而四处搬住所,总要和梁家做邻居,人们戏称此举是“择林而居”。

远亲不如隔壁,和金岳霖这样一个有趣的人来往久了,金林二人相互有了爱慕之心。
林徽因曾很坦诚地对丈夫说:“我苦恼极了,由于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梁思成也是君子,他寻思过后,给妻子答复:“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愿你们永久幸福。

后来金岳霖得知了梁思成的回答,对林徽因说道:“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侵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该当退出。

自此,三人终生为友,金岳霖以发乎情,止乎礼的爱恋,让自己的情绪止于理性。
他爱了心中的女神生平,用哲人的深情守护着那份执念。

▲林徽因

她是人间的四月天

1955年4月刚刚来临的这天,林徽因在晨曦中匆匆辞别了人间,这一年,她刚刚51岁。

生如夏花之残酷,去世如秋叶之静美。
一代才女变成了四月初晨那一抹最绮丽的霞光,就此沉着安详地落幕。

季羡林师长西席曾说:“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诗。
”林徽因的生平真就像是一首诗,朴拙隽永而又光辉残酷。

1955年4月3日,她的伤悼会在北京市金鱼胡同贤良寺举行。
在浩瀚挽联中,金岳霖和邓以蛰题写的挽联格外引人瞩目: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这是对她生平最俏丽的解读。
那个眉眼带笑的女子走了,那个锐利果敢的女建筑师走了。

她如空谷幽兰,独倚清芬,她如浮世雪莲,悄悄凋落。

在林徽因的墓碑上,丈夫梁思成刻下铭文“建筑师林徽因墓”。
当人们传诵她写就的绝美新诗时,殊不知,她钟爱的身份是建筑师,这才是她传世的风华。

在八宝山革命义冢,林徽因墓简洁、朴实、持重,她悄悄地长眠于此,一方汉白玉浮雕花卉图案还是她亲手设计的公民英雄纪念碑底座浮雕样品。

她曾说:“人只有将寂寞坐断,才能重拾鼓噪;把悲哀过尽,才能重见欢颜;把苦涩尝遍,才能自然回甘。

人间四月,春事阑珊,芳草萌绿,一年的清明快到临了。
万物成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又到了追远的时节。

我们对四月的花落念念不忘,是由于她在四月凋零。
斯人已逝,幽思长存。

又是一年四月天,我们唯有用她的诗句,寄托哀思:“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四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