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仲夏陌上,绿草晚烟,南薰细细,光阴苍翠而清幽。

携一缕熏风,盈一怀闲情,赴一场诗意之约。

“独坐水亭风满袖,世间清景是微凉”,炎酷暑季,适宜读这样的古诗词。

1.北宋·寇准《微凉》

高桐深密间幽篁,乳燕声稀夏日长。

夏深日长读读这三首古诗词于悠然寰宇间抚平心田的烦躁

独坐水亭风满袖,世间清景是微凉。

寇准是北宋初年的名臣,一度官至同平章事,也便是宰相。

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便是由他一力匆匆成的。

他很小的时候便展露出了过人的才华,七岁那年写下一首《咏西岳》,“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气势非凡,令人惊叹。

在他留下的诗作中,最为后人所称道确当属七绝,清新自然,意蕴高远,从这首《微凉》中便可窥一二。

诗歌开头两句通过几个经典意象,点明了时令,营造了一种幽深而安谧的氛围。

第三句笔锋一转,描述了一幅独坐在水亭,清风盈袖的画面。

这一句宛如一股清流,驱散了夏日的热浪,令人神清气朗。

末了一句“世间清景是微凉”,既是议论也是抒怀,将墨客那种恬淡闲适的情怀,心平气静的状态,刻画得一览无余,读来令人憧憬。

竹舍听雨落,临风自相悦。

在夏日的燥热中,觅一处清幽。

时令激情亲切似火,光阴清淡如水。

2.北宋·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喷鼻香。

月白风清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诗题中的鄂州南楼位于湖北武汉,是为了纪念东晋名将庾亮而建。

黄庭坚原来是在安徽当涂任职,刚上任九天,便被罢免了官职。

后来流寓鄂州,登上南楼,写下一组七绝,这首便是个中之一。

诗歌开头便推出了一幅山光水色,交相照映的镜头。

画面广阔,意境高远,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接着一句则从嗅觉方面,极写荷花的暗香。

山光、水色、荷喷鼻香,第三句又拈出了清风、明月这两个经典意象,将南楼的夏日风光描述得穷形尽相。

置身于这样清凉柔美的环境中,自是宠辱偕忘,赏心悦目。

墨客刚被罢免了官职,然而,我们读这首诗,不仅丝毫感想熏染不到仕途受挫的苦闷,反而充满了一种快意清凉。

这样豁达洒脱的情怀,与他的老师苏轼可以说是一模一样,令人叹服。

落落夏日风,淡淡荷花喷鼻香。

携一缕熏风,盈一怀清凉,赴一场光阴之约。

尘心与世无染,浮生清闲欢畅。

3.南宋·杨万里《夏夜追凉》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杨万里长于捕捉稍纵即逝的自然情趣,以之入诗。

措辞或普通直白,或清新流丽,或鲜活有趣。

也便是后人所谓的“诚斋体”。

这首《夏夜追凉》便很能表示他的诗风。

诗歌开头一句以最简白的措辞,一下子将读者摄入了夏夜酷热的氛围中。

接着一句描写的是墨客在月下纳凉的情景,同样是纯白描的手腕,自然直白,极具画面感。

第三句笔锋一转,从听觉角度着笔,以竹林深处的虫鸣声,来衬托夜的宁静,这是范例的以动衬静的写法。

最耐人寻味确当属末了一句“时有微凉不是风”。

竹林中,月光下,时有清凉的觉得,却不是风,那是什么呢?

留给读者自己去体味。

整首诗来看,前三句渲染了一种酷热又安谧的氛围,末了一句又隐晦地点出了“静中生凉”的意趣,令人玩味不尽。

夏深日长,岁月悠然,回风骚转,云水无涯。

沿着内心欢畅的样子容貌,在一袭熏风中,细嗅时令的味道,静听岁月的覆信。

风暖人间草木喷鼻香,绿树浓阴夏日长。

寻一处宁静,守一窗绿意,煮一壶清茶,读一卷诗书。

半夏彼岸,几许闲情,消散了一季的暑热,抚平了内心的烦躁。

-END-

作者:解忧诗词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