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春寒料峭,群芳尚在甜睡之际,位于光福邓尉山的喷鼻香雪海梅花却已斗雪傲霜、凌寒独开。
光福邓尉山种梅历史可追溯至秦末汉初,梅花之盛不得不推吴中,而必以光福诸山为最,若言其衍亘五六十里,窈无穷际。

图说:梅花凌寒独开 新民 唐敏 摄

名人高士

光福古镇人文历史积淀深厚,从古至今,浩瀚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对光福都宠爱有加。

喷鼻香雪海探梅光福初春最惊艳的景致

元末大字画家倪云林独爱光福秋韵,后干脆在此隐居;明末文学家归庄对邓尉梅花亦情有独钟,曾先后八次到邓尉探梅,并赋诗咏梅抒怀;清代著名文学家曹雪芹更是与光福玄墓山有着深厚的缘分,在其巨著《红楼梦》中曾两次写到玄墓山;著名剧作家田汉、字画大家刘海粟与光福司徒庙里的千年古柏有着不解之缘,田汉曾赋诗:裂断腰身剩薄皮,新枝依旧翠云垂。
司徒庙里精忠柏,暴雨飙风总不移。

光福寺

光福古镇以坐落在光福寺内的光福塔为圆心,光福塔是古镇的标志。

光福寺位于古镇龟山南麓下街,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
寺内明代喷鼻香樟冠盖如伞、满目苍翠,这里曾是高僧讲经授道之所。
作为吴地最古老的寺院,它与寺前的宋代石桥、寺后山顶的光福塔以及院内的碑碣古刻等都已成为文物宝贝。

矗立在寺后龟山之巅的光福塔,与周围景物相映衬,颇有“不在画中已入画”的意境。
登塔眺望,远山峰峦连绵,东西崦湖交相照映。

喷鼻香雪海

清康熙帝曾先后三次到邓尉探梅;乾隆六次南巡,亦每次必到喷鼻香雪海赏梅。
两位天子在光福共写了19首诗,个中13首为咏梅诗。
客到无人管迎送,送迎惟有古梅花。
在光福“邓尉探梅”早已成为新年的一种习俗。
望衡千万家,种梅如种谷,十里梅乡是如今真实情景的写照。
喷鼻香雪海数百亩梅林如今已形成“沿廓探梅”“登楼不雅观梅”“入园品梅”“登高赏梅”四大美景。

掩映在喷鼻香雪海中的闻梅轩和梅花亭,就像飘浮在茫茫雪海之上的玉宇琼阁。
乾隆的诗碑就在梅花亭旁,游人在此可边品茗边赏梅。

清奇异僻

司徒庙位于光福镇西的涧廊村落,清奇异僻是司徒庙内的四株两千年古柏。
这四株古柏造型新奇、姿态互异,虽经千年风霜雨雪,日曝雷击的侵袭,却依然遒劲壮不雅观,堪称江南一绝。

传说乾隆帝下江南巡视来此,被这四株古柏大为吸引,分赐四柏“清”“奇”“古”“怪”之名号,有“清奇异僻画难状,风火雷霆劫不磨”之誉。
清柏主干挺立、茂如翠盖、直耸云天;奇柏雷击为二、皮连枝绿、朽而不枯;古柏纹理盘旋、古朴苍劲、貌衰枝壮;怪柏卧地三曲、游龙走蛟、满枝苍翠。
如今的清奇异僻虽疮疤累累,却依然郁郁葱葱、四季常青,尽显毫不服从的气概。

新民 沈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