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初中语文教材采取主题单元编排体例,有利于用比较的方法“群文阅读”,这个思路给我背诵古诗词以主要启迪。
比较是一种基本思维方法,也是一种科学学习方法。
通过比较,可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理解古诗词的丰富意蕴和深刻内涵,也可用于快速理解、背诵积累大量古诗词。

下面仅以我诵读《唐诗三百首》为例,谈一下比较法在古诗词诵读中的利用。

一、不同墨客类似题材和主题诗歌的比较诵读。

有些诗作,整体构造内容都非常相似。
如:

例谈比较法在古诗词诵读中的运用诵读唐诗三百首体会

《黄鹤楼》 崔颢。

前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上苍外,二程度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两首诗,章法极为附近:都是七言律诗;都是登临凭吊之作;首联都借有关神话起句;颔联都以往事不复为叹;颈联都描写面前之景;而尾联又都发起乡关之思或家国之忧。
把两首诗对照着理解背诵,效率高,影象深刻。

部分诗句意境相似。
如:

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颔联“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与司空曙的《云阳馆与韩绅宿别》颔联“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均写久别偶逢之状,极为真切。
又如:崔涂的《大年夜有怀》颔联“乱山残雪夜,孤烛异域人”与马戴的《灞上秋居》颔联“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把这些诗句联系起来记诵,既可相互干联,帮助影象,又可比拟细微差别,防止相似稠浊。

古诗中的化用征象,不仅为我们理解诵读供应了线索,也可给写作方面的模拟创造以启迪。
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开头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上苍”就化用了李白《把酒问月》中“上苍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而从李白此句又可以看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一句的影子和痕迹。

通过比较,还可以帮助我们鉴别诗句的利害。
如:崔涂《大年夜有怀》“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衍作十字,而王维《宿郑州》的“孤客亲童仆”何许简贵。

二、同一墨客不同期间诗歌的比较诵读。
例如:打乱《唐诗三百首》按照音律文体形式编辑的顺序,而循着某一墨客如杜甫平生轨迹去集中诵读他的诗,就很随意马虎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也可以据此很快记住他各个期间的代表诗作。
例如:杜甫的《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作者困居长安期间;《春宿左省》写于墨客从长安叛军手中逃离,追随肃宗到凤翔任职期间;《至德二载……有悲往事》写于墨客因房琯罢相牵连被贬官,离开长安之时;《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写于墨客在蜀甚得严武关照,为他送别之时;《旅夜书怀》写于墨客携家离开成都,乘舟东下途中;《登岳阳楼》写于晚年出蜀后流落岳州之时。
墨客的平生轨迹就可以成为记住和回顾这些诗歌的线索。
其余,通过不同期间诗为难刁难比,还可以看出墨客思想感情的发展变革轨迹。
如,有诗评,读《望岳》可见“杜子心胸气概”。
杜甫的“心胸气概”在《望岳》中表示为他青年期间肚量胸襟天下、俯视统统的年夜志和气概;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示为他经历“安史之乱”后,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
两者一脉相通,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和升华。

先通过故工作势让孩子理解某一主要墨客平生业绩,在“知人论世”根本上,再让孩子按照墨客的平生轨迹集中诵读他不同期间的代表诗作,加上动漫、童谣等形象化手段,一定会使孩子对诗歌的理解变得随意马虎,也会记得更快、更牢,从而趁影象力最佳期间在大脑中储备下大量的古诗词。

三、同一意象诗句集锦。
例如,“梨花”这一意象。
朱自清《春》中有“白的像雪”的句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句;白居易的《长恨歌》有“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诗句。
又如,自从屈原的《九歌•湘夫人》有了“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一句之后,“木叶”这一意象就深得历代墨客钟爱,被反复利用。
如,孟浩然《早寒有怀》中“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一句,就发展地利用了这一意象。
同一意象集锦练习,可以引发孩子大量储备诗歌的兴趣,同时可以教给孩子通过剖析意象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

四、描写同一情景的诗句集锦。
比如,让孩子们说出几个描写春天或秋日的诗句。
带有诗句接龙游戏意味,能引发背诗兴趣。
再如,故意识地勾引孩子实地不雅观察体验生活情景,体味诗歌魅力,在生活中去创造诗意的美,用储备的诗句再现诗歌意境,学会诗意地栖息。
带孩子旅游,看到一幅自然美景,让孩子用储备的诗句表达出自己此时此刻的感想熏染。
一夜大雪后,开门看到银装素裹的天下,有个孩子就随口说出一句“这真是‘千树万树梨花开’啊”。
我某凛冽的冬晨出门,向东步辇儿上班,在寒风中看到煞白的太阳,心中立时遐想到“杲杲寒日生于东”“风头如刀面如割”的诗句。
进行这样的演习,可以教会孩子用“设身处地,沉浸意境”的方法鉴赏诗歌,培养孩子的审美志趣,还可以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