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步时,如果数学老师来了,就着刚才教研关于不雅观念建构的话题连续研讨;如果班主任来了,描述班级的突发事宜,就策略和事理寻医问药;有时候来的是孩子,对刚才校长教授《传习录》引发的哲学问题刨根问底……这个过程中,还会不断被去路边鸡鸭鹅窝的学生阻截——校长,我捡到鹅蛋啦!
校长,鸭子拉屎啦!
校长,鸡从窝里跳出来逃跑啦!

当然,也会从篮球场上传出惊呼——校长!
于是,他顺着孩子的手指,一弯腰,抛回滚出场地的篮球;再一顺手,捡起被风吹来的杂物,丢进垃圾桶。
校长也会被学生哀求主持正义——校长,我有一件主要的事情必须跟你说说。
于是,他就牵起学生的小手,本来正聊着课程的老师缓缓退后,顺手拍下了他们的背影。

这便是贞元的校长——一个对“生命”感兴趣的校长,带着一群希望更多理解“生命”的老师,以日以年,切磋琢磨。

比如周日哲学共读。
这次读到的是老子《道德经》中的“偃武”章,有西席在末了的提问环节,对孩子常日状态很好但时时时“丧”一下的状态表示忧虑。
有西席出招:重申底线,合营后果承担,以儆效尤。
校长说,你必须首先理解孩子,由于人有繁芜性,你要收受接管孩子偶尔下沉的那一壁,不要以为不可思议。
西席愁眉伸展:哦,原来第一主要的不是惩罚,而是理解!
对呀,由于我们自己也有放假回家躺平刷手机之后懊丧的时候啊。

不欲勿施立己达人

但是,校长立时“但是”——“勾留于理解便够了吗?”

那还能若何?

“如果你没有更好的行动,实在你很难持续保持理解。
以是,我教大家一个最大略的策略——你要用孩子感兴趣的办法,想办法让他从这个不好的状态中先拔出来。

“怎么拔?他喜好打游戏,就先让他打游戏?喜好赖床,就一贯赖着?”大家笑了。

“这不是拔,而是让它沉迷得更深。
生命是不能没有方向的。
就像水洒在桌子上,它当然到处流了,这时候,你要给它一个‘势’, 也便是一个勾引,他就知道朝哪流了。
当你创造这个孩子状态不好的时候,能不能有一回童书共读,有一次外出活动,有一场篮球赛,或者一起看个电影,一起进行主题谈论?”

大家的眼睛亮了。
一个由于孩子的“丧”而引发的谈论变成了一个让人跃跃欲试的愉快点。
为什么我们非要当那个拿着外在标准摆荡大棒的“司法者”,而不是一个基于理解唤醒生命内在力量的“帮助者”呢?

学校的某一次周三微演讲,学天生长中央的西席分享了一个转学孩子的案例——这个长期住校、极度渴望父母关爱的孩子以谢绝上课的办法哀求父母接他回家。
终极,他回到了父母身边。

校长点评的时候说,从我对这个孩子的不雅观察来看,可能他最根本的问题便是留恋母亲,但是又没有得到母亲的关爱,他顿了几秒,“如果我们之中有人能够替代母亲的角色,那他的问题多数会得到办理。
”校长接着说,“但是,我永久不会对西席提这样的哀求,这是远远超出底线的哀求,除非有人主动选择如此做。
”“不过,”他又迁移转变了,“面对这个在分外节点的孩子,如果你有一个特殊的决议,可能他的命运就会因此改变。

西席的心弦,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被轻轻拨动了。

“无论如何,感谢大家对这个孩子所做的努力,无论是班主任、任课西席、宿管老师,还是学天生长中央的老师,在个中都付出了很多很多心血。
班主任静茹老师刚刚大学毕业就碰着了这样的问题,非常不随意马虎。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也是你的幸运,由于你看到了这样的孩子,这对丰富你对教诲、对生命的理解,有超出想象的意义。

点评结束了。
西席走出传授教化楼,贞元的校训在墙上熠熠生辉——不欲勿施,立己达人。

是啊,生命如此神奇,如果我们的能力不足,那么就去“恕”——恕,不是高高在上的“宽恕”,而是共情深入的“理解”,之后返回自身持续修炼;如果我们以为还能做点什么,那么就去“爱”——爱,是在对生命悲悯根本上的创造,是拯救一只昏厥的知更鸟重新回到巢中的行动。

恕与爱,不是本能层面的威吓或领导,不是情绪层面的捆绑和牵绊,也不是狭义理性层面的短长考量——而是自由,人之为人的自由。
自由,不是外部哀求,不是行政命令,而是被唤醒、被点燃、被召唤的生命所作出的自我决议。

有人说校长不讲管理,他不分辩。
有人说校长最会管理,他也不置一词。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开封市贞元学校)

《中国西席报》2023年04月26日第10版

作者:张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