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兰州10月31日电 (李文 鲁蓉)“苦硕艰辛学唯唯,穷途坚信有攀援。
持恒向上前三步,暗柳尽头蓬大轩。
”在甘肃庆阳市环县甜水镇,有一位七旬老人,生平务农,文化程度也仅有小学二年级,可他坚持多年,自学写诗歌四百余首,并整理出版。

诗如其人。
初见梁老,精神矍铄、谈笑自若,既没有文人大家的“古董气”,也没有老态龙钟的“沧桑气”,只有一股和蔼可亲的“泥土气”。

梁容珲整理的诗集。
(资料图) 李文 摄

今年70岁的梁容珲是环县耿湾乡万家湾村落人,28年前,他举家迁居到环县甜水镇,务工坚持一家生存。
“诗来自于内心深处的感悟。
”梁容珲的诗,和他的人生一样,充满了坎坷和泥土。
他2岁丧父,12岁母亲出走,跟随祖父生活8年,后祖父离世,他独自挑起了家庭重担。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以及凭借着自己努力,现在日子超越越好,苦难终成影象。

甘肃环县古稀老农寄情乡间 四百余首诗歌讲述生活变迁

“总想着记录一下苦尽甘来的人生。
”梁容珲认为,诗歌写作虽有难度,但能表达出他对当下日子的欢畅和对未来生活的神往。

梁容珲喜好写诗与他喜好读书是分不开的。
他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知识性农人。
在他家的书柜里,整洁地摆放着《诗经》《海粟诗词》《当代汉语词典》等书本和工具书,一有空闲,他就翻阅书本,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书本都是他喜好读的,他也常常由于读书到深夜,也由于喜好写诗常常床头备着纸笔,有灵感的时候,就会爬起来写下来。

梁容珲是一个勤奋的人。
2010年,从未打仗过电脑的他在一位老师的指引下,他购买了电脑,从拼音打字学起,开始用电脑写作。
有了电脑,不但有了记录工具,对他来说更是一个互动互换的平台,他通过网络结交了很多诗友,这些诗友给了他更多的支持和帮助,特殊是甘肃省诗词学会接管他加入,使他有了与更多文人互换互鉴的机会。

在梁容珲的眼里,自己是一位农人,对乡间泥土情有独钟,诗词应充满泥土的芳香。
他的诗词,也和他走过的路一样,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山川美景、风尚民情、赤色故事、古今英雄、时期变迁搜罗万象,在他的眼里,一景一物,所见所闻都是诗。

今年,70岁的梁容珲梦想始终如初:“我要用我勤学不辍的努力,用我热爱生活的劲头,勉励大家存心的去创造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
”(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通报更多信息之目的。
若有来源标注缺点或陵犯了您的合法权柄,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