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情赋》是后汉张衡所作,张衡在汉朝官至尚书,为我国天文学、机器技能、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定情赋也得到“大火流兮草虫鸣,繁霜降兮草木零。秋为期兮时已征,思美人兮愁屏营”的感叹。
《定情赋》后汉·张衡夫何妖女之淑丽,光华艳而秀容,断当时而呈美,冠朋匹而无双。叹曰:大火流兮草虫鸣,繁霜降兮草木零,秋为期兮时已征,思美人兮愁屏营。其在近也,若神龙采鳞翼将举;其既远也,若披云缘汉见织女,立若碧山亭亭竖,动若翡翠奋其羽,众色燎照,视之无主,面若明月,辉似朝日,色若莲葩,肌如凝蜜。《静情赋》 蔡邕夫何姝妖之媛女,颜炜烨而含荣,普天壤其无俪,旷千载而特生,余心悦於淑丽,爱独结而未并,情罔象而无主,意徙倚而左倾,昼骋情以舒爱,夜讬梦以交灵。【作者简介】
张衡,公元78年年夜公元139年,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人。17岁时游学三辅,後来到京都洛阳,请教於太学,“通《五经》,贯六艺”。他淡於功名,屡次被公府徵召,都推辞不就。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始任南阳主簿。後被征入朝,拜郎中,两次任太史令,又作过侍中、河间相等官。在汉朝官至尚书,为我国天文学、机器技能、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隋书·经籍志》有《张衡集》十四卷,久佚;明人张溥编有《张河间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蔡邕(读yōng),(公元133年-公元192年),字伯喈(读jiē),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也。东汉文学家、书法家。他博学多才,通达经史、天文、音律,善于辞赋。灵帝时召拜郎中,校书于东不雅观,迁议郎。曾因弹劾宦官流放朔方。献帝时董卓强制他出仕为侍御史,官左中郎将。董卓被诛后,为王允所捕,去世于狱中。蔡邕著诗、赋、碑、诔、铭等共104篇。他的辞赋以《述行赋》最有名。蔡邕是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末年,一个大学问家,在编写历史文籍方面贡献非常大,并且很懂音乐,又是一个出色的音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