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此夜不长好”,我们当如何面对?
大家好,我是“以言双语诗词” ,中秋节快乐!
中秋诗词浩瀚,玉轮永久是那个最美也是最常见的意象,常常被墨客深情吟咏,授予中秋月超强的传染力和共情力。读这些明月诗总会令人深深地陷入墨客的那种冲动里。由于他们真的是用至情至爱在对待明月和与明月干系的那个人。从古至今,玉轮每天有,永久挂在天边,为何那么多的墨客都爱这一轮明月呢?我想,玉轮永久是那个玉轮,可是陪我们看玉轮的那个人却未必能够长久地在我们的身边。而此夜月下之心情,此夜月下之心境,嫡也未必能再有。
苏东坡曾作过一首小词,《阳关曲.中秋月》 就写下了酣歌清月夜时内心的情怀与对人生的了悟。
阳关曲.中秋月
暮云收尽 溢 清寒
银汉无声 转 玉盘
此生此夜 不长好
明月明年 何处 看
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如玉盘般皎洁的圆月转到了天空,那样洁白晶莹。我这生平中每逢中秋之夜,很少有像本日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
可明年的中秋,我们又能到何处不雅观赏这般俏丽皎洁的玉轮呢?
Tune: Song of the Sunny Pass
The Mid-autumn Moon
( translated by Xu Yuanchong)
Clouds withdrawn, pure cold air floods the sky;
The River of Stars mute, a jade plate turns on high.
How oft can we enjoy a fine mid-autumn night?
Where shall we view next year a silver moon so bright?
译文来自 #许渊冲师长西席#。
这首小词,题为“中秋月”,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记述了墨客与其胞弟苏辙久别相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苏轼的这首词以“阳关曲”为词牌,这种选择也有深意。“阳关曲”源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端人”,充满了离情别绪。苏轼词调 寄“阳关”,由于他和弟弟分别即在中秋后。当时苏辙也作了一首词,与哥哥相唱和。个中有”今夜清樽对客,明夜孤帆水驿, 依旧照离忧。”也证明了团圆之后的他们又将迎来常常的别离。
《阳关曲.中秋月》这首小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的中秋夜,此时苏东坡正在彭城(今徐州)任职。当时苏轼的心情如何呢?那当然是特殊好。
苏轼和他的胞弟苏辙从小一块终年夜,感情特殊好。他们不仅是兄弟而且是心腹好友。而成年后,两人都要为仕途疲于奔波,很难相聚。他们兄弟二人常常以诗词相和,互寄情怀,彼此合作相持。就在一年前的中秋夜,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节,苏轼怀念弟弟,醉后抒怀,作出那首卓绝千古的词《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发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欲望。幸运的是,就在写下《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之后不久,苏轼和苏辙兄弟两终于在徐州团圆,相守了一百多天,直到中秋之后,方才分别。阔别七年来,兄弟俩首次相聚并共度中秋,头一次同赏月华,而不再是千里共婵娟,心情自然是惬意的!
“暮云收尽溢清寒”
溢:满出。暗寓月色如水之意。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
月到中秋分外明,苏轼并不直接写月光,而是从暮云提及。当夜幕降临,云气收尽,转觉明光更加豁亮清明,更微寒。由于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尽”,便觉清光更多。随着“暮云”这层面纱的收卷,中秋月露出了她最美的样子容貌。句中并无“月光”、“如水”等字,而“溢”字,“清寒”二字,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净水空明的觉得。
译文: Clouds withdrawn,pure cold air floods the sky; Clouds 指 “暮云”;withdrawn [wɪðˈdrɔːn] v. 撤回; 撤离;收回; (使)退出;是 withdraw的过去分词,这里withdrawn作后置定语润色 clouds。 clouds withdrawn 意为“暮云收尽”。 pure cold air 即“清寒”,弥漫在豁亮清来日诰日空中略带微寒的空气。flood [flʌd]v.泛滥;充满 ; floods the sky即“溢”,溢出天外。用floods(溢)字,深得月光如水的神韵。许渊冲师长西席的译文尽显原词意境之美。
月明星稀,银河也就更显得寥廓淡远。
“银汉无声转玉盘”
“银汉无声”并不是大略的写实,它彷佛说银河本来是该当有声音的,但由于迢遥,也就无声了,天宇空阔的觉得由此传出。“玉盘”写出月儿冰清玉洁的美感。玉盘是玉轮的代称。李白的《古朗月行》中就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而“转”字不但授予它神奇的动感,而且更加突出了玉轮之圆和月华流动之美。两句并没有写赏月的人,但全是赏心悦目之意,而人清闲个中。
译文:the River of Stars即“银汉”“银河”。 mute [mjuːt] adj. 沉默的; 不出声的; 无声的; the Ri-ver of Stars mute 即“银汉无声”。a jade plate 即“玉盘”,turn [tɜːn] v. 迁徙改变,旋转; turn on hi-gh 指赏月人一贯在感想熏染着这中秋月夜之美好,韶光流转,玉轮已升得很高,夜已深了!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此生此夜不长好”大有佳会难得,当尽情游乐,不负今宵之意。不过,恰如明月是暂满还亏一样,人生也是会难别易的。官场沉浮,谁知道明年的中秋身在何处,又与何人共赏月华呢?兄弟分离在即,又怎能不令词人慨叹“此生此夜”之短啊。“明月明年何处看”,当然含有“未必明年此会同”的意思,是抒“离绪”。同时,“何处看”不仅就对方发问,也是对自己发问,感慨人生如浮萍啊!
末二句意思衔接,对仗天成。“此生此夜”与“明月明年”为难刁难,字面工致,假借奥妙。“明月”之“明”与“明年”之“明”义异而字同,借来与二“此”字对仗,实是妙手偶得。叠字唱答,再加上“不长好”、“何处看”一否定一疑问作唱答,便产生出悠悠不尽的情韵。
译文:How oft can we enjoy a fine mid-autumn night ? 用疑问的语序来表达感慨之意。 oft 通often,时常。how oft... ?常用于诗歌文学作品中,意为“....能有多常呢?” how oft can we enjoy ...? 可理解为 “我们不能长久地 享受...” a fine mid-autumn night 即 这一美好的中秋夜,即美好的“此生此夜”。 尾句 where shall we view next year a silver moon so bright? 也用到了疑问句式。这样译有什么好处呢?首先,意义上相符原词。苏轼用“何处看”来问,许渊冲师长西席用“where shall we view”来对译。其次,形式上对仗工致。译文连用两个疑问句式,来表示原词中的精妙对仗。我认为这样翻译真是独具匠心啊!
a silver moon so bright 即明月。next year 即明年。尾字“night”与“bright”押韵【ait】。读来韵味十足,极具音韵美。
在写下这首小词的18年后,苏轼流放海南,此时苏轼也已成为了苏东坡,途中再次经由曾与弟弟共赏明月的地点,玉轮依然圆满,可人呢?却孤孤单单,相隔千万里。
我们有时会以为中秋没什么稀奇的,年年中秋年年过,平淡且无味。但是苏轼的这首小词就在提醒我们 ——请珍惜每次与明月相对的光阴,珍惜每一个陪在身边看玉轮的人。只有明白了“此生此夜不长好”,才能更加存心地把握住当下的每一刻。
感谢阅读!
中秋快乐!
苏轼中秋词中,您是更喜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还是更喜好“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呢? 欢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