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因此张舜民的诗《村落居》为内容写成的草书作品。张舜民的诗如下:
水绕陂田竹绕篱,
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
带得寒鸦两两归。
写这幅作品,只蘸了一次墨。笔的吸水吸墨性能较强,先蘸了水,然后再蘸一些墨。写第一字的时候,浓谈适中,越往下写水份越多。第一行的下段,都是在笔头富水的状态下写的,以是不能勾留。到第二行,笔头的干湿适中,能正常书写了。后面略干,适当放幔书写速率,也能写出正常状态的字。直到要写款字时,才再蘸少许墨,顺便理一下锋毫,由于要写小字了。(如果是洗净的笔,先蘸水,再蘸墨,肯定写不了那么多的字。这是先前正用着的笔,里面本有一些墨。蘸过水再蘸墨,写的字就多了。)
张舜民的诗写得很好,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张舜民 ,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为人刚直敢言。
这首诗描写春天山村落的小景。其第一行中的陂田,各家都说是山田。然,既有水绕,田不在山上无疑。猜度应是山下的田亩。陂字在这里读bei第一声。
”水绕陂田竹绕篱”,形象地描写村落民居住的宁静环境。第二句“榆钱落尽槿花稀”点明市价春季。榆钱是榆树的果食,片状,可食。因形状像铜钱(略小),以是叫榆钱。榆钱在春天长出,落尽,应是仲春或季春时节。”榆钱落尽”用以交代时节,同时它还有状物功能,其此功能加上“槿花稀”的写景,就颇富诗意了。第三句,“夕阳牛背无人卧”,这个时候无人卧,解释平时是有人卧的,否则不存在卧不卧的问题。牧童放牛的时候,他可以卧在牛背上,做各种玩戏。这种景像,通过诗句可以使人想像得到。为什么这时就无人卧了呢?夕阳。天快是下来了,牧童要牵着牛回家了。
第四句,“带得寒鸦两两归”。这句要同上句连起来看。是牧童,他不卧牛背了,从牛背上翻滚下来,牵着牛走了,回家了,这个行动带动了寒鸦三三两两的归巢。寒鸦便是乌鸦,古村落常见的野鸟。是夕阳的韶光,使得塞鸦归巢。墨客把这两个本不干系联的事物联系起来了,使得他描述的画面增加了灵性。
此诗有动有静。前两句以静物描写来展现山村落的奇丽。后二句以动态曲笔补写山村落另一壁的美。第二句虽是写静,里面也有“落”和“稀”的变革。而第一句里的两个绕字也是假动。水绕陂田,是环抱,(陂田背山面水),而不是水的流转。竹绕篱更是竹存在于、成长于篱墙的周围,而不可能是像攀缘植物那样去缠绕。虽然如此,而“绕”却给人以动的假像,所以是假动。
这里没有对仗。绝句,绝者,截也。这首绝句截取的是律诗的头两句和末端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