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在明理,更在明明理。
江大的学者们,都有哪些属于自己的私藏书单?或在治学研究的征途上,或在人生某个特定的阶段里,又有哪本书曾深深印刻进他们的心里?成为胸中丘壑,乃至以此为基,让他们推开一扇门,瞥见一片海,它或是深深影响过教授们的人生不雅观、代价不雅观;或是在他们研究、治学的领域成为过启智的明灯,让他们成为了本日的他们。

“江大教授的私藏‘家当’”栏目本日推出第三期,后面将陆续向师生们推举教授们情有独钟的他们各自心中的那本“书”。

推举人先容:刘祖斌

人文学院教授。
紧张从事新闻传播学方面的传授教化与研究。
在《新闻》《湖北社会科学》《湖北大学学报》等刊物揭橥学术论文30多篇,2014年出版学术专著《环境媒体广告》。
在《中国校园文学》《黄冈日报》《心潮诗词》等报刊揭橥诗歌50多首,2020年、2021年出版新诗集《三角湖畔》和《未名山下》。

江汉大年夜学人文学院教授刘祖斌推荐书目诗词格律

刘祖斌教授推举阅读书目:

《诗词格律》中华书局2012年第1版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足见诗在当时所具有的地位和影响。
虽然说诗尤其是古诗词在当下不再具有这么高的地位和这么大的影响,仍旧是我们诗意栖居不可短缺的部分。
古代的诗歌源远流长,它的模因具有巨大的生命力,在无数中国人的血脉中被复制被传承。
很多人爱诗、读诗和写诗。
每一种文学样式,都有自己规定的内容和形式,以此形本钱身的个性和生命。
就如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所言,媒介即讯息,如果将诗歌的形式理解为一种诗歌的媒介,它本身就具有某种讯息,即诗的尺度和规定性。
有人常以为诗词的格律,是诗歌发展的枷锁,主见抛弃格律自由书写。
诗歌是否抛弃它的形式,就能得到它的生命,不规定字数,不讲究押韵,不遵照格律,诗歌就能长足发展,这并没有充分的证据。
王力师长西席的《诗词格律》是一本很好的入门书、根本书和范例书。
他在弁言部分讲了对付古典文学的态度,他认为要彻底批驳其封建性的糟粕,同时也要继续其民主性的精华。
古诗词该当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完备没有了诗词格律,在一定意义上说,也就取消了古典诗词。
诗词格律或许并不能大略地认为是糟粕,抛弃了之。
现在人们写古典诗词,还是在一定程度上“遵章遵法”的,因而有必要对付诗词格律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把握。

诗词格律首先涉及一些基本的观点,如韵、四声、平仄和对仗。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大致即是汉语拼音中韵母。
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和谐,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个位置上的重复,就构成了声音的回环的美。
我们现在听歌曲,好听的歌,大部分还是押韵的,可见押韵对付诗歌的意义。
对付四声,古今有很大差异。
古代的四声紧张是平上去入,我们现在说普通话没有入声,写古典诗词就有点麻烦。
大家知道写古诗词要讲平仄,所谓平仄,是一个诗词格律的术语,便是将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便是平声,仄便是上去入三声。
对仗便是对偶。
诗词的格律,是有差异的。
诗紧张是五言、七言,五言和七言都有绝、律两种形式。
即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词被称为诗余、是非句,是按词谱填写的,因此须要学习词谱。

说到诗词的格律,实在万变不离其宗。
很多人对付背诵有畏难感情,不想去记,也记不住。
实在王力师长西席在《诗词格律》中为我们指出了最为基本的格律,只要记住了这几联再加以组合,就可以得到你须要的绝句和律诗的“格律”了。
你须要记住的第一联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一联两句,偶句押韵(一样平常押平声)。
第二联则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也是一联两句,偶句押韵。
如果将这两联组合,便是一首绝句的格律了。
而如果是七绝则是在五绝的根本上略作添加就可以了。
即一种七言绝句的格式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果你将前面的第二联和第一联换个位置,就可以组成另一类五绝,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七绝也可以在前面添加一点内容,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当然只是根本,但节制了这两联,你就能创造个中的变与不变,如何变。
详细的内容就须要你自己去阅读了。

王力师长西席的《诗词格律》,是我在孩提时期意外得到的一本书,使我对古典诗词有了基本的理解和长期的热爱。
说这是一本影响我终生的书,一点都不虚妄。
我在小学二年级,就开始翻阅这本书的最初版本,对古诗词的基本格律哀求有了初步的认识。
这是在上个世纪70代初期,最缺少有营养的书本的情形之下,我能读到的最富营养的专门书本。
诗词的模因就深刻地印刻在一个小学生的脑海里。
我在大学选择了修读汉措辞文学专业,不断地去打仗和接管古诗词的渲染和影响。
每碰着一些景致,情动于中,一些诗句就脱口而出,既表现面前所见,又抒发了心中所想。
这种诗意的场景,丰富了我的经历和生命。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这些熟语既是诱惑,又是鼓励。
对付一个长期阅读古诗词吟诵古诗词的人来说,“我手写我口”,便是一种一定。
逐渐地,我也能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也能写出像模像样的古诗词来了。
这个时候,才创造过去认知的诗词格律在无形之中发挥浸染,它让你所写的内容得到了诗的特质和认证。
诗可以兴,可以不雅观,可以群,可以怨。
诗歌给予一个吟诵者或者写作者的影响和功用是多方面的。

至于年轻人写古典诗词的问题,毛泽东主席明确表示“不提倡”。
王力师长西席也不提倡年轻人写旧诗。
这里有两个问题须要解释。
写或读,不是一个观点,对付中国人来说,诗歌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学习古诗词对付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傲,都是必要的课程。
其次,对付写的问题,是不提倡,不是反对或者禁止,是由于古诗词“这种文体束缚思想,又不易学”。
当然如果要写,就有必要学习诗词格律,利用诗词格律,这样才可能从诗词的“一定王国”进入到诗词的“自由王国”,写出好的诗词作品来。

末了,我将我填的一首纪念苏东坡的词作为荐读笔墨的结尾,希望我们一同感想熏染苏东坡的品质和魅力,和他一样过一种诗词歌赋的诗意人生。
大概,你会觉得诗词格律,不仅是一种“枷锁”,或许也是一双“翅膀”。
“车驱夏日向东方,正荷喷鼻香,到黄冈。
千古名州,看别样风光。
遗爱亭边飞白鹭,帆影动,水天长。
苏仙仕路不屈常,受谗伤,谪南乡。
不减年夜志,功业羡周郎。
两赋诗词成绝唱,文赤壁,世流芳。
”(刘祖斌《江城子 怀苏》)

江大新媒体事情室

总策划:李卫东

策划:范雄飞

实行策划:陈敏英 王丰昌

任务编辑:王丰昌 陈敏英

信息来源:江汉大学人文学院

审核:江小薇

小薇投稿信箱:jiangdaguanwei@163.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江汉大学,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