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像》轴,明,朱约佶,纵 153厘米,横78厘米,现藏南京博物院。

天问”便是“问天”,对天发问。
屈原的《天问》全篇大约可以分成三个部分,从“曰遂古之初”至“曜灵安藏”为第一部分,问的是天事;从“不任汨鸿”至“乌焉解羽”是第二部分,问的是地事;从“禹之力献功”至“忠名弥彰”,问的是人事。
屈原一口气向天提出一百七十多个问题,从天地开辟问到天体布局、地面支配,从神话传说问到信史时期,从统统外物问到自身,整首诗虽长却不疲塌,而是浑然天成,参差利落,铿锵有力。

屈原为什么要作这样一首长诗?太史公读《天问》时,有“悲其志”的感慨;《天问》与《离骚》一样,是表示屈原至情至性的最主要两部作品。
表面来看,墨客问的是天地万物、古往今来,但实际上,墨客是借此感慨天道不公,世事无常。
“比干何逆,而抑沈之?雷开阿顺,而赐封之?”比干一片忠心,被纣王压制乃至处去世;而雷开阿谀小人,反而受封赐地。
我屈原不正和比干一样忠贞,而子兰不正犹如雷开一样可耻吗!

该画出自屈原《天问》中“定命反侧,何罚何佑?齐桓九会,卒然身杀。

在长诗天问中屈原竟抛出一百七十多个问题都问了什么

《天问》只管是墨客抒发忧愤所作,但其思想内容又超越了悲愤,而表现出作者追求真理的精神。
关于天下的起源,当时流传的是天神创世说,然而屈原却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关于人类的起源,当时流传的女娲造人说,而屈原同样也会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对神创说表示质疑。
胡小石称屈原为“冲破人类原始误解的黑夜中的举火者”,并非过誉之词。
总之,墨客把奇幻的神话与现实的古史完美交织在一起,铸就了一篇旷世奇作。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屈原的一首诗,触怒了令尹子兰。
大概说的便是《天问》了。
子兰大怒,之前你屈原就三番两次和我为难刁难,现在还要发牢骚来指鸡骂犬?于是又到楚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不是。
楚顷襄王本身也非明君,而且又要依仗子兰的势力,又一次把屈原迁到蛮荒的江南之地,大约在本日湖南溆浦。
陵阳虽然不在郢都,但也属于相对发达的东国;而“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实在是一片卑湿荒凉的地方。

屈原在陵阳的时候,还是“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九章·哀郢》);而到了溆浦,就完备是“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九章·涉江》)了。
之后,屈原在江南又生活了多少年。
他大概还对顷襄王重新起用自己抱有一丝希望!
毕竟怀王囚去世于秦这件事,对付秦楚关系造成非常恶劣影响。
但让屈原没想到的是在楚顷襄王六年(公元前293),秦昭襄王哀求与楚决斗,而顷襄王立即向秦求和,并于第二年娶秦昭襄王女儿为王后,秦楚重新成为联姻盟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