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台位于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西南部,距武山县城19公里,沿途有奇山飞瀑、乱峻石峡,更有省级森林公园老君山。
龙台地处于西秦岭北坡山区,太皇山余脉,景象温和湿润,阵势南高北低,南起太皇山,北至老君山,地形狭长,宛如彷佛虬龙横卧,绵延数十公里。
家乡山羊坪村落就依偎在龙台山脚下,是全乡的行政文化中央,清冽的龙台河水环抱山乡,总使我们这些异域游子魂牵梦萦。

相传,前人曾在滩歌峡东面的山上嬉戏,忽见一条巨龙从滩歌峡口飞起,体态矫健,龙爪雄劲,在龙台上空盘旋三圈后,飞落到董家庄西北面一条涧溪里去饮水,水足,龙身大展,腾空而起,龙首恰好抬在了龙台山上。
龙举头处就叫龙台山,龙落取水处就叫落龙沟见,龙起飞处就叫见龙山。

龙台以龙得名,山川河流多呈龙形,青龙岗、落龙沟、见龙山等地名,都与“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地里学中,中国人向来讲究龙脉和地气,这些有“龙”的地名,都显示着龙台人对“龙”无比的崇拜和敬意。

龙台山是龙台最紧张的山脉,是滩歌古镇九龙朝不雅观的九条龙脉之一。
龙台乡因此山而得名,它位于龙台中部,巍峨耸立,连绵不绝,横亘于龙台全境,主峰龙台山是龙台的标志性山峰,近看形似龙椅,了望犹如端庄秀美的圣母乳峰,山顶平坦宽阔,曾建祖师神殿气势恢宏,后毁于文革期间;山的东面山势陡峭,怪石嶙峋,峭壁百丈,与四门盔子山相对峙,两侧山峰挺立峻峭,如刀切斧劈,形成天然险要大峡谷,向东北绵延至洛门西汉坪,高低起伏,连绵不断,犹如龙身,苍苍茫茫;山的西面阵势平缓,漫山草甸,与见龙山绵延相连,西北绵延至古木参天的老君山森林公园,南坡山脚下便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山羊坪村落。
站在村落中,仰望龙台山,山体高大雄伟,草木丰茂,山顶古寺苍松,顿觉宇宙之无穷,万物之微小。

渭川文化之龙台史话

顺龙台山向西望去,有一处山坡,红崖石林立,极为陡峭,似随时崩塌,险要非常,这便是瞥见金龙从滩歌峡飞起的见龙屲。
相传,山上的放牛娃说,有一日,老君爷坐下的青牛乘童子打盹,解脱缰绳,飞落九天,后被老君爷创造,驾祥云追来,追至见龙屲,老君爷一脚踩塌见龙屲,方始阻住青牛西去,至今,山顶还有老君爷的脚印嘞。

龙台的南部森林密布,水草丰茂,自然资源得天独厚。
龙台河就发源于南部的太皇山脉,属渭河流域大南河支流,清清潺潺,滋润津润着这里的一草一木。
清冽的龙台河流出上河峪九沟十八岔,流经龙台峡后,奔驰回旋,急湍冲荡,咆哮之声不绝于耳,形成深潭,而山形又宛如彷佛青龙俯潭取水,每逢吉日,朝阳初升,便有金光万道从潭中射出,叮当之声响彻峡谷,有金马跃出水面,行路脚夫屡次设计擒马,终未能成功。
金马驹自是传说,已无从考证,但千百年来遗存下来的慈云古寺依然矗立在那里。

顺着清冽的龙台河一贯往上,清新的空气迎面而来,两岸青山相对,触目葱茏,鸟鸣山幽,令人神清气爽。
过董家庄,田舍乐似雨后春笋,倘若碰上一位老乡,他会不无骄傲的见告你一大堆龙台的山美水好,更忘不了见告你,这里已是休闲农业与特色养殖融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区。
在青山绿水畔前行五公里,一起美不胜收,闻杳钟声传出幽林,便到上河峪慈云寺了。

慈云寺坐落在西秦岭南麓的太皇山半山腰,在一湾形似七峰莲花状的深谷中依山而建。
素有“七峰莲花抱古寺,五霞彩虹映佛光”的慈云胜景,这里草木葱郁,峰峦叠翠,山险峭峻,四季分明,山间溪流常年不枯。
林间有羌活、当归、红芪、猪苓、菖蒲等数十种野生药材,还有狗熊、山溪鲵、马鸡、麋鹿、锦鸡、野猪、野鸡、山鹿、喷鼻香獐等多种国家保护动物。

据有关史料记载,武山慈云寺始建于宋徽宗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地处古丝绸之路南线支道上,和武山水帘洞拉梢寺、木梯寺一样,成为当年传播中西佛教文化的中转站。
2003年,天水市公民政府正式批准武山慈云寺为宗教旅游活动场所。

慈云寺起先叫早阳寺,寺因人而得名,这个人便是明末清初的农人叛逆领袖李自成。
相传,闯王李自成兵败后独身只身马逃到武山地界,一天,景象晴朗,闯王来到头沟附近不雅观赏山景,忽然创造后边追来一队官兵,他急忙隐蔽在头沟的密林里。
当官兵追到头沟跟前时,忽然从天上降下一朵云彩,落在早阳洼,把周围的山梁罩得严严实实,数步之内看不见人影。
官兵在大山沟里瞎转了半天,不仅没有见着闯王的影子,就连他们自己也差点迷路。
官兵走后,云雾散去。
闯王从深山密林里出来,走到沟口,这才创造面前有一座小寺院,山门匾额上印刻着“早阳寺”三个字。
闯王心中念想,原来是此地神灵保佑了我。
他步入寺内,拜谢了西方三圣,给寺内捐献了喷鼻香银百两,并把“早阳寺”改名为“慈云庵”。

千百年来,慈云寺命运多舛,几经毁弃,现在的建筑多为新修,大雄宝殿、地藏殿、不雅观音殿、卧佛殿、天王殿、藏经阁、僧房构成紧张建筑群,这些传统仿古建筑多为砖木构造,飞檐斗拱,雕梁画栋。
个中藏经阁的藏书远近有名,阁内集藏各种经书凡270多种,3万余册。
有《大藏经》《华严经》《法华经》《金刚经》等佛学经典著作,素有甘肃最大的藏经寺院之美誉。

一贯往南,穿过层层密林,烟雨迷蒙,树木逐渐稀少,这便是太皇山脚下。
倘若登上太皇山的顶峰,任脚下白云环抱,徜徉与蓝天白云下,俯瞰上河峪九沟十八岔,慈云胜景尽收眼底,遥望绵延千里的龙台山,正像一条巨龙,即将腾空而起。

在龙台不仅仅有着金马驹、李闯王与慈云寺的历史传说,而口口相传,耐久不衰的青山王程启龙的故事却是真实存在的。
从龙台乡政府向东到剪子沟,从剪子沟向南一公里处便青山王府所在地,部分建筑至今尚保存无缺。
按照武山民间传说,李自成率领义军途经青山村落,被“十垛子”山匪挡住了去路。
村落里有个名叫程启龙的大户帮助李自成闯过了关隘。
李自成遂封程启龙为千总,并代代世袭。
李自成走后,清康熙帝微服私访来到了这里,适逢“十垛子”匪贼出入,扰民抢财,程启龙率众与强盗激战,保护康熙爷顺利过了关。
是时,天色渐暗,康熙在便在程启龙家里住了一宿。
他和村落民们长谈,体察民情,理解民风,评论辩论民俗,对武山特有的土特产大加讴歌。
也因程启龙救驾有功,康熙帝特下了一道诏书:封程启龙为青山王,镇守此地,永保一方安然。
自沿安九甸子至剪子沟门为程启龙封地,皇粮归其所有,从此代代世袭。

李自成和康熙帝是否真的来过这里,现存武山史估中没有记载任何蛛丝马迹。
无论是李闯王、康熙帝、青山王、慈云寺的历史传说是否真实存在,都已不太主要,这些对付一位异域游子来说,这些传说无不让人感到骄傲和自满。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龙台的山水淬炼了勤恳、豁达、朴实、善良的龙台人。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历来为农耕之本,儿时父辈们半夜拿着刀斧绳头,去山里砍柴剁椽,伐木烧炭的情景历历在目,在哪上河峪的冰面上,不知落下了他们多少沉重的脚印和汗水。

如今的龙台,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革,非农经济发达发展,劳务运输繁荣增收,公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休闲田舍乐如雨后春笋各处着花,连绵的青山,清澈的河流,苍翠的绿树,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已成为武隐士避暑的好去处,环境幽美、空气清新,有着“油菜花海、最美龙台”“天然氧吧,山水龙台”的赞誉,被称之为武山的“后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