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和总台主持人李梓萌分别担当本期“潮推官”与“追潮团长”,带领网友一起从南向北游览北京7.8公里中轴线上的有名地标和文化遗产,详解北京中轴线数百年沉淀的历史和新时期抖擞的潮范儿魅力。
德云社相声演员高峰、栾云平则化身“追潮人”,与潮小助一起畅聊老北京天桥曲艺文化,挖掘那些藏在相声里的北京中轴线故事。

单霁翔与李梓萌变身“金牌导游”

带团打卡北京中轴文化地标

在上午的直播中,单霁翔与李梓萌化身“金牌导游”,带不雅观众从中轴线南真个永定门出发,一起北上,在前门大街、景山万春亭、以及中轴线北端钟鼓楼几个主要建筑下车进行实地探访,详解北京中轴线上的文物故事和历史知识。

紫禁城600岁是日文物潮我看带你打卡穿越北京中轴线

作为“京城南大门”,永定门建筑群相隔213年才全部建成,建国后又经历拆除和复建。
以这里为出发点,单霁翔和李梓萌一起向北,和网友一起沿途打卡天桥、天坛、先农坛、以及前门“大栅栏”等地标景点,用一个个故事详细先容了北京中轴线在元、明、清不同朝代的发展演化,特殊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面貌。

两位“金牌导游”一起攀登,到达了中轴线的最高点——景山万春亭,在沿途和现场游客的不断互动中,讲述着这座皇家御苑的百年沧桑,万春亭上,与网友一起领略故宫建筑的恢宏和中轴线的对称之美。

中巴车驶过北京中轴线上最古老的历史见证——万宁桥后,两位高朋带大家到达中轴线的北端终点——钟鼓楼。
没有钟,没有表,古代是怎么实现报时的?为什么说“暮鼓晨钟”而不是“暮钟晨鼓”?钟鼓楼如何做到“计时、定时、报时”功能三位一体?在钟鼓楼讲解员的专业讲解下,广大网友与高朋一起感想熏染古人计时的聪慧。

德云社总教习高峰、总队栾云平现身直播间

带大家一起感想熏染藏在相声里的北京中轴线

下午的直播在虚拟演播室中进行,节目搭建了中轴线上的紧张建筑,并约请到德云社相声演员高峰、栾云平担当“追潮人”,用相声的办法打开“中轴线”上的市井面貌,挖掘相声段子里的老北京生活。

从中轴线上的天桥引出曲艺文化,“追潮人”高峰和栾云平讲述了相声的历史与文化。
此外,直播还以“报地名”“报菜名”“学叫卖”等经典相声贯口为引,用互动游戏的办法,意见意义解读了北京各城门的读音与故事、北京儿化音的精确用法、北京传统小吃美食、胡同里的吆喝声等中轴线文化。
节目在说学逗唱的相声息氛中,带不雅观众领略了那些中轴线上的“北京范儿”。
网友留言评论道:“太故意思了,原来相声里藏着这么多老北京的过往。

一线牵一城,一城聚一线。
“北京中轴线”被称为“北京古城的灵魂与脊梁”,是天下城市培植历史上最精彩的城市设计范例之一,也蕴含了深厚的民族传统,拥有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
生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五个1500米的不同功能分区,反响了古老的中轴线建筑布局以及独特的建筑特点和文化理念。
梁思成曾说“北京独占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建立而产生”,中轴线上宏伟的建筑群凝集了中国古人的审美与聪慧,对当代城市的方案与培植也具有借鉴意义。

2011年,北京启动中轴线报告天下遗产文物保护事情,正如单霁翔所说,“我们既要担保城市当代化的生活,又要保持传统的景不雅观和风貌,这是一个非常聪慧的、循规蹈矩的过程。

本期节目用一种沉浸式体验的办法,沿着中轴线展现了北京格局的精髓和北京古都的魅力,带网友理解先人的聪慧,感想熏染到了中轴线的生命力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张文)

来源: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