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

还有一次,是在一个春夜,当晚月色大好,苏轼酒后骑马行经一座溪桥,只见水月空明,芳草鲜美,加之不胜酒力,便直接下马席地而睡。
待到醒来,已是春晓时分。
由此,他写下一首《西江月》,将溪月风光描述得非常醉人,尤其过片两句,澄澈明净,不染凡尘。

这地方有多美呢?他自己在媒介里说“疑非尘世也”,仿佛不在人间啊。

《西江月》

苏轼这首词你可能没读过却是写月夜的经典之作美得令人心醉

宋·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模糊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这首词前有一引言,写明词作韶光,地点,景致以及缘由。
词写于词人黄州期间,他于酒家喝完酒,在一个东风沉醉的晚上行于蕲水,行至一溪桥之上,为面前之景而沉醉。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由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青山春晓

上片写月映溪涧之美,月光下,广阔的平野上,溪流浅浅地腾着细浪,流水淙淙;春月当空,模糊地浮动着云层。
当此时,马儿彷佛也感到即将下水的欢悦,而词人则还等不及卸下马鞍,就任其自然地想要就着这绵延的芳草醉眠一番。

大醉一场,李白说“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故意抱琴来”,李白在山中或许也是席地而躺了,但他想着的是嫡再饮的事;而苏轼,则是完备勾留在当下此刻的——“我醉欲眠芳草”,醉了,见此美景更见沉醉,那就不如在此甜睡吧。
寥寥数字里,勾画出词人随性随意率性的风骚气度。

过片两句写得很美,描绘出头具名前这“一溪风月”的纯美之境以及词人对溪月的无限爱怜。
他将倒映在水中的月写成是一块纯净的美玉,那就愿这溪风轻轻吹拂,也让马儿莫要踏入,以全这美而纯粹的水月天光。

词扫尾也收得很妙。
在序中苏轼还专门写到醒后所见之景象:乱山攒拥,流水铿然。
仿佛不在尘世。
可见月夜有美,春晓之景也相称美,但他没有写,写到杜鹃一声啼鸣天光已明便搁笔,留下余音袅袅,无限想象。

而他的《赤壁赋》结尾也结得意味深长:“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赋收于醉后,此作收于乍醒时分,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西江月》这首词将自然月夜之美描述得极富诗情画意,且将自然风光与快意的心境领悟在一起,给人一种超脱尘世之感。

林清玄在解读苏轼词“人间有味是清欢”时说,清欢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当代人很多难以达到,由于当长期生活在城市里,陷于物欲之中,想要得到一点清欢,无论是眼睛、耳朵、心灵,都是太难——我们离自然太远了。

苏轼在这首词作里呈现出的一种空明清澄的境界,若非对自然的亲近与感知,同样很难达到。
如果没有这样的心境,我们很难在途中感想熏染面前当下,察觉到这样美好的月夜。

当下,月映溪,溪流月,世间最美风月,不过如此。
读苏轼词,感想熏染人生诗意之美。
更多苏轼词作,点击下方搜索框即可进行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