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以我国自主AI技能创作的动画片《千秋诗颂》在央视一套18:40档播出。
动画聚焦小学教材中的上百首古诗词,从美术设计到动效天生,再到后期成片,均为AI“央视听媒体大模型”赞助制作。

首期播出的是唐诗《别董大》背后的故事——高适与知音离去,留下“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千古名句。

一集看完,团长先说说不敷之处。

客不雅观来讲,动画中人物涌现时,画面背景模糊,角色的动态表现机器不自然,肉眼也能瞧出不少“AI味儿”。

国内首部AI动画片千秋诗颂央视播出AI把活儿都抢了孩子将来还能做什么

比起《中国奇谭》《哪吒之魔童降世》等近几年的征象级国漫,算不上一部精细的作品。

只管视觉不雅观感上有不敷,但《千秋诗颂》仍旧值得家长花几分钟的韶光带孩子一看。

为什么呢?

首先,《千秋诗颂》首批推出的《别董大》《春夜喜雨》《咏鹅》均出耳熟能详诗词,理解门槛低,适宜小朋友利用碎片韶光不雅观看。

其次,AI 技能保留了中国传统审美。

Sora问世后,OpenAI在官网上放出了48个Sora天生且未经修正的视频,以及其输入指令。

这是上面这则视频的笔墨指示:A movie trailer featuring the adventures of the 30 year old space man wearing a red wool knitted motorcycle helmet, blue sky, salt desert, cinematic style, shot on 35mm film, vivid colors.

中文:这是一部电影预报片,讲述了30岁的太空人戴着赤色羊毛针织摩托车头盔的冒险经历,蓝天,盐沙漠,电影风格,用35毫米胶片拍摄,色彩鲜艳。

不难创造,让AI天生视频,须要对颜色、场景、任务进行精准的笔墨描述。

但咱们的古诗词措辞高度凝练,常常一词多义,又尤其讲究“意境”,看重墨客面对社会征象和自然征象产生的情怀展现。
这正是AI创作古诗词动画的难点所在。

博主@当铺小说家 用AI制作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据《千秋诗颂》团队先容,为了让“模型”具备理解古诗词的能力,对其“投喂”了大量精准数据并进行演习,使其天生的建筑、场景以及美术风格都更符合中华传统文化审美。

开篇涌现的长安城,便很好地还原了我们对付千年之前繁华都邑的想象——阵势开阔、建筑宏伟、街道宽阔、灯火辉煌。

几分钟的动画里,出场的人物男女兼有,身上穿着不同样式的唐装。

片中的建筑、酒具器皿、摆件等道具的创作均依据源自博物馆现存文物及图片。
乃至,“七星盘”茶具、透雕忍冬纹五足银熏炉等文物也在动画中被还原。

场景中的熏喷鼻香炉来自陕西历史博物馆“透雕忍冬纹五足银熏炉”的动画复原

孟浩然然桌上的茶具,由人工智能技能动画复原唐代独占的“七星盘”

城门参照唐代丹凤门,通过人工智能技能风格化处理后再创作而成

《千秋诗颂》是AI技能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考试测验,孩子们会创造,AI天下里不仅有宇宙星辰、异次元空间,也可以有古色古喷鼻香的盛唐风采。

两年前,恐怕谁也想不到,AI进入我们生活的速率会如此之快。

先有ChatGPT横空出世,在各行各业引起大量谈论。
家长用它帮助孩子写作业,上班族用它写文案、敲代码,日本作家Rie Kudan用ChatGPT赞助写的小说,乃至得到了日本顶级文学奖“芥川奖”。

接着,AI从只能天生文本信息,升级为可天生图片,不仅天生速率快,其图片质量也让不少美术行业从业者感到“失落业”压力;

再到环球首个“文生视频”模型Sora问世,根据笔墨指令它便能天生一则60秒的精细高清短视频,彷佛每个未经专业演习的普通人都成了潜在的大导演。

Sora天生视频

这些变革让我们意识到AI离生活如此之近。

从前,家长只担心AI会“抢”走编程、打算等有既定算法逻辑的事情,文学艺术仍旧是人类的主场。

如今,我们又需焦虑AI如果能胜任文学、艺术、影视等极具创造力的事情,那将来我们的孩子还能做些什么呢?

Sora天生视频

对付AI代替人类创作这件事,星云奖、雨果奖得到者特德·姜曾在《纽约客》上揭橥了自己的意见。

在他看来,每当写作者开始起草一篇新文章时,想要表达自己的挣扎就会涌现。
利用ChatGPT天生的文章更像一份根据人类现有知识整理而出的模糊初稿,一个原始想法的拙劣表达。

而只有在写作、重写的过程中,写作者才能创造最初的想法,才能意识到自己想说的和写出的东西之间的差距。

即便ChatGPT的写作能力持续进化,这样宝贵的写作体验依旧是难以代替的,也是当人工智能天生的文本所缺少的东西。

除了写作,最新的Sora等视频天生工具实在也为不少创作者供应了便捷。

博主@“AI疯人院”曾以《西游记》情节为原本,利用AI技能制作动画短片《猴王问世》。
这段时长约4分钟的视频如果依赖人工手绘须要半年韶光,但运用了AI技能后,用时一周便完成了。

《千秋诗颂》制作周期为4个月,在同等预算条件下,按照传统动画制作流程打算,至少须要8个月韶光
技能逐渐成熟后,制作周期和动画风雅度还将连续加速迭代升级。

ChatGPT、Pika、Runway、Sora等AI工具不断呈现,但新技能并非全然笼罩“替代人类”的危急中,它实在也在帮助我们扩展想象力的边界,并提高根本事情的效率。

在一个AI仍有不敷的时期,一个我们“与AI共舞”无法避免的时期,孩子须要拥有若何的能力才能不被替代?

01 讲故事的能力

会讲故事这件事有多主要呢?用《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的话来讲,人类文明的建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基于大大小小的故事。

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艺术表达,都是在鼓励我们追求并发掘内心最真实的部分,将内心天下以各种形式不受限地表达出来。

静下心来想想,这一两年由AI天生的文章、图片、视频的特点:足以给到视觉上的震荡,却难以在情绪层面引起共鸣。

换句话说,AI可以供应海量的信息,但仍旧缺少讲述故事的能力。

如果这是目前AI的不敷之处,那也正是孩子们在未来一段韶光里面与AI比较,尤其主要的竞争力——它关乎于对天下的不雅观察、对生活的洞见、以及对自我的表达。

02 拥抱新技能的能力

焦虑很正常,对付新技能的惶恐是环球性的。

当ChatGPT刚涌入教诲圈时,美国纽约、西雅图等地区的公立校封禁学校网络访问ChatGPT的权限。

但就在几个月后,纽约市公立学校便取消了 ChatGPT 禁令,称:“我们须要让我们的年轻人为即将到来的新天下做好准备。
”同时,也将关于AI的内容纳入课程,鼓励学生利用AI进行写作,参与探索AI的活动。

面对新技能的到来,作为家长该当比孩子们更想想清楚一件事:我们的孩子是天下公民,不能永久呆在“舒适圈”里,忽略时期的变革

就目前、乃至未来的一段韶光而言,无论AI又发展出若何的技能,它实质都是一个没有自我意识的工具,是由我们人类创造出来办理问题的技能手段。

只有孩子考试测验理解它的事情事理和优缺陷,建立自己的批驳性思维,才会化解困扰,让技能成为自我创造性表达的工具。

03 提出问题的能力

如果将AI定义为一个巨大的知识库,当我们想从AI那里获取某个信息时,必须要提出一个清晰、精准的问题。
这个问题可以是一句话,一个单词,乃至是一串代码。

AI的输出质量很大程度上受到提问的影响,这哀求提问的人要有良好的逻辑、准确的措辞。

同时,AI依赖于已有的知识文本对涉及“新知”的问题进行剖析,但它输出的答案并非全然精确,孩子们要有踏实的知识面以及审辨力对AI回答进行验证,才能不被技能“牵着鼻子走”。

文丨嘻 排版丨阿乔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