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再兴墓,位于河南省临颍县南12公里小商桥东300米。
这里正处在临颍县与郾城县的分边界,桥南头为郾城县,桥北头为临颍县,商桥村落相对较大。
杨再兴墓,离公路也不远,路西就能看到高大的牌楼,过了牌楼,往南便是杨再兴墓,世称"忠墓",当地俗称"杨爷墓",现在叫杨再兴公园。

杨再兴是岳飞的部将,抗金英雄。
《说岳全传》第十回《大相国寺闲听评书,小校场中私抢状元》就有交待:杨再兴是杨家将——杨令公之后。
据《宋史》记载,杨再兴为贼曹成将,绍兴二年,岳飞破曹成,赦杨再兴,勉兴忠义。
《说岳全传》第四十八回《杨景梦传杀手锏,王佐计设金兰宴》描述的便是岳飞收杨再兴,八拜之交,结为兄弟。
这样,杨再兴就成了岳飞的部将。
到了《说岳全传》第五十三回《岳元帅大破五方阵,杨再兴误走小商河》,讲的便是杨再兴饮恨小商河,大胆罹难,壮烈捐躯。

金兵又犯中原,屯兵十二万于临颍,岳飞令杨再兴率一起人马前去接济。
杨再兴连杀雪里花南、花北、花东、花西四员番将,见番兵往北而逃,因杀敌心切,欲直擒金兀术,不由想从近处抄去。
谁知此地有一小商河,早已被大雪覆盖,看不清河道,杨再兴一马来到此处,陷入河中。
番兵见了,乱箭齐发,可怜杨再兴连人带马,射得如柴蓬一样平常。
古人诗云:"东南一捧天鼓响,西北乾方坠将星。
未曾受享君恩露,先向墓穴泣夜萤!
"

岳飞后续部队赶到,亲到小商河,痛悼杨再兴,焚化其身,得箭镞二升,将尸骨葬于小商河之阳,并用枪尖挑刻碑文"再兴宅兆"。
当然也有传说,此墓是明太祖朱元璋念杨再兴是杨门忠良,抗金有功始建的。

拜会抗金名将杨再兴墓

门口有马文瑞拟的一联:"心唯翊宋,当年节义留颖水;志在抗金,今日馨喷鼻香萦商桥。
"劈面是大殿,正中塑有杨再兴雕像,一联是:"保国家,一柱擎天,义气贯春秋;为民族,力挽狂澜,忠心昭日月。
"还有一联:"肚量胸襟民族,临战无怯,舍身殉难,生前已然成人杰;心有义节,中箭不仆,虽去世犹生,殁后定当为鬼雄。
"多是赞颂之语。

过了大殿便是杨再兴墓,这可是我见过浩瀚墓,最大、最雄伟的一座墓地。
它坐北朝南,因我们进的是北门,不由环绕着墓地来到南面,想回顾再看。
哪知,南面是一座"岳杨宫",供奉着岳飞与杨再兴,参不雅观完,这才正经八百朝拜杨再兴墓。

杨再兴墓很是特殊,中间是杨再兴墓门,旁边是门楼,两侧有墓碑。
特故意思的还多是清朝康熙、雍正、道光和同治年间立的墓碑,碑文表达了对杨再兴的敬仰。
这可是满族人统治的天下,到很和亲,崇尚英雄。
其他的碑刻多是记载杨再兴的战绩与颂词。

进入二门,有一影壁,上书"大胆抗金兵万古流芳",旁边有联:"义气摧金师,曾扫敌氛经百战;英风余颖水,犹存孤冢峙千秋。
"

墓前有一断碑,字迹模糊,隐约可见"再兴宅兆",传说,这便是当年岳飞枪尖挑刻的墓碑。

杨再兴历代受人敬仰,自建墓后,一贯受到当地人的修缮保护,就连那墓土都是老百姓用手一点一点捧培起来的,四周青松翠柏绿草更是老百姓一手一手栽植的,可见,杨再兴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要不称"杨爷墓"。

我不由写诗赞道:"秋雨绵绵哭再兴,商河壮烈古传名。
岳飞枪挑碑文在,百姓手培墓自生。
"余音未尽,又写一首:"千年抔土墓巍峨,草木结环墓颂歌。
骁勇杀敌拼去世战,英雄血洒小商河。
"

拜会过杨再兴墓,我向小商河、小商桥走去,探求杨再兴当年捐躯的地方。
小商河,因古时商王经因为此而得名。
桥因河而取名,河因桥而出名。
小商桥位于小商河上,自古便是官道,南接蔡州(上蔡),北通颖昌府(许昌)。
金兵都知道这里的小商桥,以是北逃时,都从桥上而过。
杨再兴初来乍到,哪晓得这里还有一座桥,加上杀敌、擒拿金兀术心切,结果误入了小商河,故此,小商桥,也因杨再兴战去世这里而有名天下。

据传,小商桥始建于隋开皇四年(584年),为敞肩单孔石拱桥,才21米旁边。
走在上面,桥基、劵脸、栏板、栏杆,有历代精美的石刻,天马、狮子、莲花和几何图案,造型生动,风格古朴,工艺博识,现已成为国家级保护单位。

可惜人们已说不清楚杨再兴详细捐躯的位置,不过小商桥倒是实物,历史的见证。
它目睹了杨再兴的大胆杀敌,目睹了杨再兴的悲壮捐躯,见告人们这里曾发生过宋金大战------

末了写诗道:"将军误闯小商河,历史高昂唱颂歌。
自古英雄常呈现,而今我辈更出多。
"

九口20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