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春望》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紧张描写了杭州春天最具代表性的景物,抒发了白居易热爱自然的生活情趣。
全诗虽然只有8句,但是却连写了杭州的7处景致,美得令民气醉。
下面我们便来一起欣赏白居易的这首《杭州春望》: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从军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白居易的这首诗只有8句却连写了7处景致美得令人心醉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首联“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白居易描写了“望海楼”和“护江堤”两处景致。
据《太平天地记》载:望海楼指位于杭州城东的望潮楼,高十丈。
“护江堤”,指的是杭州东南钱塘江岸筑以防备海潮的长堤。
以是这两句诗的意思便是说,清晨白居易登上望海楼,看到了朝阳东升、霞光万道,护江堤则在朝阳下闪烁着银光。
首联14字概括了杭州城东的雄伟壮丽景致,美得令民气醉。

颔联“涛声夜从军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白居易转而描写了杭州城内的“伍员庙”和“苏小家”两处景致。
“伍员庙”,指的是后人为楚国伍子胥设立的祠堂,在伍公山上。
“苏小家”,指的是南齐钱塘名妓苏小小,这里代指歌妓舞女所居住的秦楼楚馆。
以是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声声海涛在深夜时传入了伍员庙,柳色青青将春意藏在了苏小家。
此联旨在描写杭州城的繁华。

颈联“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白居易分别对女子织绫,游人沽饮两种景致人情做了描写。
即织绫的女子用一双巧手织出柿蒂花纹的绫布,游人纷纭赶在梨花开时来到酒店中饮那梨花春酒。
寥寥数字,我们便能遐想到昔日杭州的梨花飞舞,酒旗飘荡;红袖翻飞,绫纹绮丽。
极具诗情画意。

尾联“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白居易重点描写了杭州最具代表性的景物,即杭州西湖。
“湖寺”,即孤山寺。
“西南路”,指的是断桥向西南通往湖中到孤山的长堤,即白堤。
以是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谁建筑了那条西南通向湖寺的路?草绿时,看起来就像美人的裙腰一样。
由此可见,春天里白堤上烟柳葱茜,露草芊绵的迷人景致。

综不雅观白居易的这首诗。
前六句一句一景,末了两句为一景。
宛如描述了一幅绝美的杭州春望图。
在这幅绝美的画卷中,我们能够领略到杭州各个角度的不同风光。
有春柳、春草、春树、春水,又有梨花、红裙、彩绫、酒旗,更有朝阳和朝霞映照其间。
此番春景,怎能不让民气醉。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