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772—846),唐代墨客。字乐天,自号喷鼻香山居士,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位精彩的现实主义墨客,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措辞夷易普通,相传老妪也能听懂。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并序》等。
【创作背景】
《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于唐宪宗元和初年(806)。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自唐德宗贞元(785—805)末年起,宫中日用所需不再经官府承办,而是由寺人直接向民间“采购”,谓之“宫市”,又称“白望”(言使人于市中旁边望,白取其物)。寺人常率爪牙在长安东市、西市和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色,乃至不给分文,还打单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百姓深受其害。韩愈《顺宗实录》提要挈领:“名为宫市,实在夺之。”
【诗文内容】
卖炭翁
[唐]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青鸟使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品。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软弱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寺人和寺人的部下。
寺人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天子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寺人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内容构造】
【赏析】
【中央思想】
《卖炭翁》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戳穿了“宫市”的腐败实质,表达了对统治阶级恶行的控诉,以及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
【拓展链接】
白居易“新乐府”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上阳白发人(节选)
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
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
上阳人,苦最多。
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
君不见当年吕向《美人赋》,
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
新丰折臂翁(节选)
新丰老翁八十八,头鬓眉须皆似雪。
玄孙扶向店前行,左臂凭肩右臂折。
问翁臂折来几年,兼问致折何分缘。
翁云贯属新丰县,生逢圣代无征战。
惯听戏班歌管声,不识旗枪与弓箭。
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点一丁。
点得驱将何处去,五月万里云南行。
……
此臂折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
至今风雨阴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
痛不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在。
不然当时泸水头,身死魂孤骨不收。
应作云南望乡鬼,万人冢上哭呦呦。
老人言,君听取。
君不闻开元宰相宋开府,不赏边功防黩武。
又不闻天宝宰相杨国忠,欲求恩幸立边功。
边功未立生人怨,叨教新丰折臂翁。
杜陵叟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去世。
玄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搜聚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不知何人奏天子,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敕牒榜村落庄。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同步演习
1. 卖炭翁
[唐] 白居易
【小题1】诗歌讲述了卖炭翁 ① 的悲惨故事,文中“ ② ”二字倾注了墨客对卖炭翁的无限同情。
【小题2】直接性默写填空。
可怜身上衣正单, ① 。
夜来城外一尺雪, ② 。
【小题3】根据哀求填空。
(1)诗中描写卖炭翁外面的句子是: ① , ② 。
(2)诗中“ ③ , ④ ”刻画了卖炭翁虽然衣服软弱,但仍希望景象更冷一些,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的繁芜抵牾生理。
【小题4】对这首诗的理解禁绝确的一项是( )
A.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两句写出了卖炭翁的苍老与烧炭的费力。
B. “把”“称”“回”“叱”“牵”等持续串动作,刻画出了宫使跋扈横暴、蛮不讲理的样子。
C. “惜不得”看似轻描淡写的三个字,形象写出了宫使对百姓绝不怜惜的丑恶嘴脸。
D. 这是一首叙事诗,简洁而完全地讲述了一个老人烧炭、卖炭以及末了失落炭的经由。
【小题5】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A. 全诗描写了一烧炭老人辛劳烧制的木炭被寺人无情抢夺故事。对统治阶级抢夺公民的罪过给予了有力反攻,表达了墨客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问答之中使行文跌宕,扩展了反响民间疾苦的深度与广度,使读者清楚地看到:这位老人别无衣食来源,为后面写宫使抢夺卖炭翁木炭的罪过做好了有力铺垫。
C.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将墨客对卖炭翁困难处境和繁芜内心活动的深刻理解表达了出来,“可怜”二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
D. 全诗利用了陪衬和反衬表现手腕,老翁“衣正单”,以夜来“一尺雪”和路上“冰辙”作陪衬,使人更感到老翁“可怜”;反衬了老翁“天寒炭贵、可多换衣食”希望之火的炽烈;全诗前面部分表现卖炭翁希望化为泡影时的可悲可痛,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其希望之火之烈。
【小题6】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小题7】“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若何的形象?
【小题8】请根据诗句“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描述卖炭翁的外面。
【小题9】“宫使驱将惜不得”表示了卖炭翁若何的生理?请简要剖析。
【小题10】这首诗揭示了当时若何的社会现实?请简要概括。
【小题11】这首诗善用比拟手腕,表明墨客的态度。请举出一例,并简要剖析。
[答案]
【小题1】 辛劳烧出的炭被宫使残酷抢夺;可怜
【小题2】 心忧炭贱愿天寒晓驾炭车辗冰辙
【小题3】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小题4】 C
【小题5】 D
【小题6】 利用了生理描写的手腕,细致刻画了卖炭翁在寒冷的景象里穿着软弱的衣服却希望景象更冷的痛楚抵牾的生理。
【小题7】 “翩翩”本意是轻快的样子,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悲惨形象形成了光鲜的比拟,戳穿了唐代“宫市”的恶行。
【小题8】 老翁满面都是灰尘,那时被烧炭的烟火熏过的颜色,两鬓苍苍,满头白发,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很黑。
【小题9】 “宫使驱将惜不得”描述出青鸟使驱赶卖炭翁的牛车想要强买一车炭,卖炭翁可惜却又无可奈何的场景,表示了卖炭翁的无奈。
【小题10】 底层民众生活困难,而“宫市”仍强取豪夺民间财物。
【小题11】 比拟在诗中有多处,如“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抵牾生理,“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绡一丈绫”的轻重,等等。答题时要能列举中包含比拟意味的诗句,并合理剖析其比拟的表现,并准确解释通过这一比拟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态度。
[解析]
【小题1】
本题稽核古诗内容的理解和剖析。
第一空:根据诗歌内容,特殊是后半部分“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可知,卖炭翁辛劳烧制的炭被宫使无情地抢夺,只给了他微不足道的红绡和绫作为交流,这表示了卖炭翁的悲惨遭遇。因此,此空应填写“辛劳烧出的炭被宫使残酷抢夺”。
第二空:诗歌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通过描述卖炭翁的衣着软弱和内心的忧虑,展现了其悲惨的生活状况。特殊是“可怜”一词,直接表达了墨客对卖炭翁的同情和怜悯。因此,此空应填写“可怜”。这个词既表示了墨客对卖炭翁遭遇的深刻理解,也反响了墨客对社会不公的愤慨。
【小题2】
本题稽核名句名篇的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负责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把稳重点字“荒、辗、辙”的书写。
【小题3】
“鬓、鬓、愿、贱”的书写。
【小题4】
本题稽核理解诗歌的内容。
C.有误,“惜不得”实在是指卖炭翁由于宫使的权势而无法珍惜自己的炭,这三个字反响的是卖炭翁的无奈和无力,而不是宫使对百姓的绝不怜惜;
故选C。
【小题5】
本题稽核古诗词句的理解和赏析。
D.有误,全诗利用了陪衬和反衬表现手腕,老翁“衣正单”,以夜来“一尺雪”和路上“冰辙”作陪衬,使人更感到老翁“可怜”;反衬了老翁“天寒炭贵、可多换衣食”希望之火的炽烈;全诗前面表现卖炭翁希望之火之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其希望化为泡影时的可悲可痛;“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其希望之火之烈”是没有的;
故选D。
【小题6】
本题稽核诗句赏析。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是随处颂扬的名句。“身上衣正单”是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而“心忧炭贱愿天寒”是对人物的生理描写。“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办理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以是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颤动的时候—心愿望景象更冷。“衣正单”与“愿天寒”构成了比拟,反衬了这位老翁内心的挣扎和生活的苦难。墨客如此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困难处境、反常、抵牾生理和繁芜的内心活动只用十多个字就如此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又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
【小题7】
本题稽核词句赏析和人物形象。
首先,我们须要理解“翩翩”这个词的本义。它常日用来形容轻盈而洒脱的样子,给人一种优雅而清闲的觉得。但在《卖炭翁》这首诗中,墨客白居易却授予了这个词不同的内涵。在诗中,“翩翩两骑来是谁”这句话涌如今宫使们强行抢夺卖炭翁的炭之后。宫使们骑着马,趾高气扬地来到卖炭翁面前,他们的行为是骄横无理的,他们的态度是得意忘形的。墨客用“翩翩”这个词来形容他们,实际上是一种反讽的手腕。宫使们的行为并不优雅,也不洒脱,而是充满了霸道和蛮横。通过“翩翩”这个词,墨客深刻地戳穿了唐代“宫市”制度的恶行。在这个制度下,宫使们可以任意抢夺百姓的财物,而不受任何法律的的束。这种行为不仅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也毁坏了社会的公正正义。
同时,“翩翩”这个词还与卖炭翁的形象形成了光鲜的比拟。卖炭翁为了生存,辛劳地在山中伐薪烧炭,他的生活充满了艰辛和困苦。而宫使们却过着者侈的生活,他们不仅不珍惜百姓的劳动成果,反而任意抢夺,这种比拟更加突出了宫使们的恶行。因此,“翩翩”在这里并不是大略地形容宫使的体态或动作,而是深刻地揭示了他们的内心天下和行为特色,以及他们与百姓之间的尖锐抵牾。通过这个词,墨客表达了对宫使们的愤怒和训斥,同时也表达了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小题8】
本题稽核诗句内容理解。
根据诗意,结合自己的想象,描述出卖炭翁的外面即可。“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意思是: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示例:他被烧炭时烟熏的老脸满面的尘土,两鬓已经全白了,两只手也是由于烧炭全都是黑的颜色了。
【小题9】
“宫使驱将惜不得”意思是:寺人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惜不得”写出了卖炭文的无奈,结合“一车炭,千余斤”可知,包含着怜惜的生理;结合“可怜身上衣正单”可知,还隐含着痛楚之情。
【小题10】
本题稽核诗文内容理解和概括。
根据第一段“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等句子可知,这描述了底层卖炭老翁的困难生活,他虽衣衫软弱,却仍希望天寒以便炭能卖个好价钱;再根据第二段“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青鸟使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等可知,宫中的青鸟使以天子之命强行低价夺走了老翁的千余斤炭,这戳穿了当时“宫市”制度的阴郁和残酷,即对民间财物的强取豪夺。以是,这首诗揭示了底层民众生活的困难和“宫市”制度对民众的剥削。
【小题11】
本题稽核比拟手腕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根本上,结合高下文和详细的语句剖析作答。
示例一:“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的比拟,凸显了宫使的抢夺行为之无耻和卖炭翁的困难生活。墨客通过这样的比拟,光鲜地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底层公民遭遇的深深同情,以及对宫市制度腐败的愤怒和训斥。这种重量与代价之间的巨大反差,无声地控诉了那个时期的不公和无情。
示例二:“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墨客用这样的比拟描述了卖炭翁的抵牾生理:只管他自己身上的衣服很软弱,非常须要保暖,但他却希望景象更寒冷一些,由于这样他的炭就能卖个好价钱。这种自我捐躯和生活的无奈形成了强烈的比拟,使得墨客的同情之情溢于言表,读者也能深深地感想熏染到那个时期底层公民的困难和酸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