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明代词人杨慎的一首咏元宵词。
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12月8日,杨慎出生于京城北京,是明朝内阁首辅杨廷和的儿子。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状元及第,授官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开启了京城十三年的官场生涯。嘉靖三年(1524年),他被卷入“大礼议”事宜,触怒世宗,被杖责罢官,谪戍云南永昌卫,老去世于此。
这首词便是在云南过元宵节,因思念京城的元宵节有感而作。杨慎虽为四川成都人,却一贯在北京终年夜、学习、事情、生活,他早已将北京视作贰心中的故乡。金陵子,只是代称京城的歌姬。在云南,听到京城来的歌姬,正如白居易听到琵琶女的琴声一样难得。故而,引发了词人思乡之情。由于明世宗极其讨厌他,六次大赦天下,均不在赦免行列,这是这首词中一个“恨”字的重点所在。
“异域节序恨匆匆”,无疑是解读这首词最关键的一句,险些是和泪而成。正是由于回京无望,才会“节序恨匆匆”。
“千点寒梅晓角中,一番春信画楼东。”上阕这两句是说,数千朵梅花,在报晓的号角声中绽放,春天的讯息,已经涌如今画楼东面。这是写“元宵之季候”。
冬天去之倏忽,春天来之迅疾,一转眼就来到了正月半元宵节。元宵时节,春梅绽放,努力通报春天的讯息,让人感想熏染到季候的变革。
“收灯庭院迟迟月,落索秋千翦翦风。”三四句是说,熄灯后,庭院中一轮明月迟迟升起,萧索冷落的秋千上,吹过一丝略带寒意的微风。这是写“元宵之萧索”。
这两句对仗工致,“收灯”对“落索”,“庭院”对“秋千”,“迟迟月”对“翦翦风”,一静一动,风月之间,透露出一丝落寞与萧索来,与下文回顾京城繁华而感节序匆匆,埋下伏笔。
“鱼雁杳,水云重,异域节序恨匆匆。”下阕这三句是说,音信断绝,书信难传,水路不通,在异域过节,不禁感叹光阴匆匆。这是写“元宵之思乡”。
“鱼雁杳,水云重”,正道出了与故乡山重水遥,远在千里之外。一年又一年,光阴匆匆,而归家的日期尚未定下,人生又能有多少个春秋。恨光阴匆匆,更恨不能回抵家乡,一解相思之苦。
“当歌幸有金陵子,翠斝清尊莫放空。”末两句是说,值得光彩的是,还有京城歌姬的歌声相伴,羽觞中的纯美佳酿,不要停滞,畅快饮用。这是写“元宵之歌饮”。
李白游金陵时,爱慕于金陵子,也写了一首《示金陵子》,描述了金陵歌姬娇柔艳美的情态。杨慎这里的“金陵子”,并非李白笔下的金陵女子,而是代指京城北京的女子。幸好有来自京城的歌女助兴,才稍解了一点思乡之愁。
“翠斝清尊莫放空”为全词迁移转变处,一扫之前之忧郁低沉,转而豪迈洒脱,竟然思乡之情难解,不如多饮几杯,暂时忘怀这思乡之苦吧!
纵览全词,景中含情,情融于景,情景交融,感情炙热,思乡之情,溢于言表,意境深远,沉郁雄浑,是为元宵词中的绝妙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