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沧海史宿

编辑|沧海史宿

<<·——序言——·>>

中国古诗词歌曲《如梦令》是当代作曲家王超根据李清照的同名作品《如梦令》的词,结合具有中西方创作特点的创作技法,为其著曲而创作的艺术歌曲,是一首极具中国传统文化韵味和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并且长期以来都是许多演唱者在音乐会上十分青睐的曲目之一。

中国古诗词歌曲如梦令的创作背景和演唱分析

我们从该歌曲的歌词、旋律和曲式三个方面剖析歌曲的韵味和特色,末了分别从该歌曲的咬字行腔、润腔技巧、情绪表达三个方面剖析作品的演唱技巧。

<<·——《如梦令》的词文创作背景——·>>

(一)词文创作背景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词文含义:常想起在溪涧旁的亭中嬉戏,直到日暮降临,仍因陶醉于美景之中而忘怀归家的道路。
嬉戏至兴致穷尽时创造原来已是夜幕降临,因而坐小船回去,但在回去途中却欠妥心进到荷花池的深处。

奋力地把船划出去呀!奋力地划出去!
终极,船桨和水声惊起了一滩的鸥鹭。

李清照的这几句词细腻地将自己曾经在外嬉戏的场景描述了出来,彼时正诗意浓厚,大发诗兴,创作出了这首小令,至今流传。

这首词非常凝炼,仅用几句简短的描述,便将主人公影象中场景的地点、韶光和人物交代清楚,同时还表达出当时嬉戏的陶醉心境。

首句中“常记溪亭日暮”,从“常记”二字可以看出该词内容属于作者的回顾性阐述,而“溪亭”和“日暮”则是分别交代了嬉戏的地点和夕阳西下的傍晚时分,仅六个字便高度精练地解释了记叙文中的紧张信息。

作者当时的状态由“沉醉”二字可以看出是处于酒后的轻微醉酒,但联系后文不难创造这并非一次心情烦闷的醉酒,相反却是一种因心情愉悦的醉酒,也正由于作者的微醺状态和对美景的沉醉,导致不知回家的路。

紧接着“兴尽晚回舟”,进一步将整首作品的情绪基调推向对美景的不舍,要彻底玩到尽兴才肯拜别,而后出人意料地,此处“藕花”指的是“荷花”。
陶醉在美景中,乐不思蜀。

而整首词的高潮表示在连续的两个“争渡”上,字面上翻译是“怎么渡”,是作者当时在想该如何才能出去,于是不难遐想到作者情急之下会用力划桨,然而在划桨时却将鸥鹭惊扰,“一摊”也表明了数量之多。

这首小令到此处戛然而止,出人意料,让人意犹未尽,但是全文却拥有很强的抒怀义味和画面感。

(二)悠扬婉转的旋律

歌曲《如梦令》是由青年作曲家王超根据李清照的词所谱曲,为G大调,四四拍。
全曲旋律婉转悠扬,与诗词的意境完美贴合,充分展示了古诗词的韵味。

《如梦令》乐谱

旋律走向呈现出了抑扬抑扬、承上启下的形式,将作品的古典风采展现得淋漓尽致。
节奏与歌词常有一字对应多音的形式,形成“声多字少”,即“字服从于声,声支配着字”的关系。

整首作品的旋律音程跳动不大,这也表示了古代文人不直言其事、情绪不轻易流露、委婉蕴藉的形象。

G大调

词的节奏为多附点且切分音型,首句在第一小节的旋律较为平稳,保持了三度以内的音程关系,旋律与歌词的意境非常连贯,娓娓道出了诗词中的回顾。

为了加强第一句的代入感,第三小节的“日”字表示了一字多音的形式,一个字占了全体小节的市价。

这种旋律节奏形式在戏曲里常常可见,让作品的民族韵味变得更加浓郁了。
第二句的旋律与首句的旋律比较起来将情绪又进一步地递增。

G大调

旋律线条的走向犹如潺潺流水般,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的四分休止符完美地与第三小节的旋律形成了动静结合的画面。

个中第三小节中的“归”中一个字也霸占了全体小节的市价,这与首句的第三小节中的“日”字是一样的,一字多音的形式,好似进行旋律对话补充的觉得。

切分音型

第三句第一小节中的“兴尽”二字的旋律音高保持不变,接着第二、第三小节将感情转向一个高点,个中第三小节中利用的八分休止,看似休止了实则旋律还是一个连线,犹如词人尽兴后的一声嗟叹。

尾句的整体旋律走向有些高,这也贴合了感情的发展,也是整首曲子的高潮,两个“争渡,争渡”旋律音高持续往上,将整首曲子的感情带向了高潮,末了一小节的“鸥鹭”旋律以大连线长音为结束,给人身临其境、意犹未尽的觉得。

(三)曲式构造

该首歌曲的曲式是单一部复乐段,采取e羽雅乐七音调式,并带有尾声。
以五声民族调式为根本,作曲家再加上了两个偏音,分别是变徵、变宫。
借鉴了西方的半音阶旋律,不仅丰富了作品的色彩,更使作品显得生动光鲜。
如表一所示:

表一

引子(1-4):利用了主调旋律的织体,前两小节旋律声部利用了切分的节奏音型,低声部利用了柱式和弦音型,为主题的引入做准备。
后两小节的低音音型节奏利用了分解和弦,营造出了一种水面波光荡漾的觉得。

乐段A(5-20):乐句划分为4+4+4+4,为方整型构造。
第六小节涌现变徵音,音色涌现变革,突出了雅乐的特点,第十小节涌现赞助音的效果。

柱式和弦音型

变宫音涌如今第十二小节,雅乐的特点同样得到凸显。
在伴奏织体中,柱式和弦和分解琶音的采取,一步步推高了感情,可以看得出作曲家对诗词的韵律、气息、感情把握得很好。

间奏(21-24):间奏右手采取了八度的上行,低音声部采取的是十六音符快速的琶音,旋律形成了波浪的走向,为引入A’做铺垫,起到了连接的浸染。

分解和弦

乐段A’(25-40):乐句的划分为4+4+4+4,为方整型构造。
此段落和乐段A在旋律的声部方面是相同的,但A’的伴奏声部比A更丰富,音乐的感情、旋律的律动更上了一层楼。

尾声(41-52):乐句划分为4+8,为非方整型构造。
A段后两句的旋律变革在尾声部分重现。
此处伴奏声部相交乐段A’更具有流动性。

“争渡,争渡”在整首歌反复涌现,其旋律伴奏织体一次比一次更丰富,将全体作品的感情推至最高潮。
末了一小节的“鸥鹭”旋律以大连线长音为结束。

<<·——歌曲《如梦令》的演唱剖析——·>>

(一)咬字行腔

在创作《如梦令》曲调时,作曲家王超借鉴了京剧唱腔的元素,为作品添加了更浓郁的民族韵味。

王超

正是这种创作方法,对演唱者的演唱功底是一种很大的磨练,要唱好这样的歌曲,须要演唱者看重依字行腔、字正腔圆,并且在发音过程中准确清晰地发出“字头、字腹、字尾”。

须要对字头作特殊强调,韵母能够圆润和清晰,每每依赖字头,字头能够为此作更好的准备。
字腹的功能则是唱响且声远。

字尾具备归韵功能,对歌唱起到非常主要的浸染,充分表示了中国传统声乐的声腔美、意味美,表现了腔词律调和精神气韵。

“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明朝的魏良辅在他的《南词引正》一文中如是写道。

他还写道:“长腔贯圆活,不可太长,短腔要遒劲,不可就短。
”他认为在长腔唱法上须要相对婉转,不能由于长便唱得直或拖;而在短腔唱法上须要相对有力和韧性,否则会显得无味和呆板。

《南词引正》

虽然《如梦令》这首作品仅33字,但字字是精华。
在古代诗词的根本上,古诗词艺术歌曲得以建立,歌曲的好坏很大程度上由古诗词的措辞来表示。
汉字的发音系统由声、韵母和音调组成。
因此要在歌唱时把稳每个字的字头、字腹和字尾。

准确把握好在吐字、归韵、收声时母音和辅音的位置,演唱前可带上气息去诵念歌词,在演唱时把稳咬字,如句首“常”字,在第一个字头出来的时候气息就要叹下去,说出声母“ch”,然后归韵到韵母“ang”上,韵母“ang”不能唱扁了,必须保持圆润并且有空间,还要区分开前后鼻音否则就会唱成“chan”。

韵母表

接着“溪亭”、“日暮”中的“日”都是“i”母音,须要很优柔放松地去咬住它,不能太僵硬,否则可能会破音,在唱“日”的时候,由于它是一字多音,以是我们不能慢悠悠地去唱,气息必须快给,快速归韵,声息绝不断地唱这个字。

笔者在演唱时以为“误入藕花深处”中的“藕花”二字比较难唱,由于“藕”字没有声母,字头不好咬,“花”随意马虎唱散了,必须有较强的气息支撑住字,并且要直接从“o”归韵到“u”归韵,在“藕”的位置上演唱“花”,须要多加练习。

声母表

接着“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里的这个“争渡”虽然音区有些高,但唱起来不能使蛮劲,“zheng”必须声母韵母分离,当声母出来时,快速归到“eng”内口腔保持打开的状态唱“渡”。
由此可看出,在演唱中国作品时要把握豪杰字措辞的特点有多主要。

(二)润腔技巧

润腔技巧由久以来,是演唱中国歌曲时构成行腔韵味的重点之一。
润腔在古诗词歌曲演唱中很常见,这种技巧能够润色腔句内的某个音,使其更加华彩。
如果能将这种技巧利用得奥妙,不仅使得旋律更加光彩,还能令情绪表现得更细腻。

王相周

作曲家王超在《如梦令》的创作上借鉴了京剧中的一些唱腔元素,使作品的民族韵味更加浓郁了。

以王相周、张宇两位演唱者为例,王相周演唱的《如梦令》遵照了曲作的旋律走向,个中“记”和“亭”的旋律走向该当是向下的,他在此处的演唱利用了颤音的润腔。

“日”在此乐句中是一字多音,她下倚音的润腔办法用在休止符前凸显了京韵。

张宇

在金钟奖里张宇演唱的《如梦令》,歌曲速率从整体来看较慢,其间有戏腔的演唱办法,在歌中多处做到了声断而气不断。
处理长音时,她从弱逐渐变强的演唱技巧处理得很有画面感。

剖析了以上两位演唱者后,再结合自身的演唱经历,要想唱好以古诗词为题材的歌曲,须要提前去理解干系的中国传统文化,并且对作曲家的音乐技法有深入研究。

同时在理解歌词的含义过后,把握诗词的韵律和节奏,要将诗词特有的韵味及美感充分表示出来,并在演唱过程当中融入诗词的意境,自然地抒发情绪,才能将作品演绎出文学的内涵。

(三)情绪表达

情绪的表达是演唱一首作品的灵魂所在,光是有演唱技巧是远远不足的,没有情绪表达的音乐就好比没有骨血而只有肉了。

对付情绪的表达取决于演唱者站在何种理解角度去表达作品所流露的真情。
《如梦令》描述的是作者早期生活中嬉戏在外的情景,表达了少女欢畅无忧的心境和对美好生活的念想。

演唱《如梦令》时可以用娓娓道来诉说的办法来进行表达。
第一句“常记溪亭日暮”中的“常记”目光望去远处逐步向上移动,仿佛在回顾过去的往事;“溪亭”彷佛真的看到了此处的亭子。

第二句“沉醉不知归路”中的“沉醉”身体可以轻微倾斜,眼睛微闭,笑肌保持抬起,表情要自然唱出沉醉美景的愉快之情。

在第三句“兴尽晚回舟”中有两处和前文呼应,分别是“兴尽”呼应“沉醉”,“晚”呼应“日暮”,演唱时感情应层层递进,为第四句做铺垫。

然而,第四句“误入藕花深处”中“误入”二字表达的是惊喜而又带有一丝紧张,演唱时要将词人洒脱、豪放的性情展现出来。

末了唱到“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时是全体作品中最出彩的地方,两个“争渡”要唱出不一样的觉得,从弱到强的推动,感情要由里到外地表达出作者焦急的心情,做到声情并茂,才能将作品完美地呈现出来,引起不雅观众的共鸣。

<<·——结语——·>>

歌曲《如梦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早期回顾起少女期间往事而创作的小令。
这篇小令表示了作者少女时期的生活是高枕而卧的,并且心境也是纯挚美好的,洋溢着幸福。
这首词虽然简短,却能够领悟夕阳、日暮、醉酒和归舟,描述出一幅美好的画面。

经由青年作曲家王超重新谱曲,领悟了当代创作技法与传统音乐元素,为这首词授予了浓厚的民族韵味,使作品的艺术魅力得到新的发散和升华。

作为声乐学习者和演唱者,首先要把稳的是要去剖析其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人物形象,不仅要精确地把作曲家在谱面上写的东西精确地呈现出来,还要加入自身的理解,把握好作品的风格和旋律走向。

并唱出适宜该作品的音色特点,展示出符合历史文学和当代音乐美学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屈琳.古诗词艺术歌曲《如梦令》创作和演唱剖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

[2]穆慧琼,崔焕珍.古诗词艺术歌曲《如梦令》的作品剖析[J].黄河声,2020.

[3]马放.歌曲《如梦令》演唱特点剖析[D].成都大学,2020.

[4]董维松.论润腔[J].中国音乐,2004.

[5]马菊.再探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如梦令》的演唱情绪表达[J].黄河之声,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