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作者先容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
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
北宋期间精彩的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谢氏穷苦无依,只得抱着两岁的范仲淹,再醮淄州长隐士朱文翰,范仲淹也改从其姓,取名朱说。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
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权知开封府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

宋夏战役爆发后,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纳“屯田久守”的方针,巩固西北边防。
对宋夏媾和起到促进浸染。
西北边事稍宁后,仁宗召范仲淹回朝,授枢密副使。
后拜参知政事,上《答手诏条陈十事》,发起“庆历新政”,实行改革。
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自请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
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

名著速读第七十八章岳阳楼记

范仲淹在地方治政、守边皆有成绩。
其文学造诣突出。
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有《范文正公函集》传世。
他被称为“才其量其忠,非但为一代宗臣而已”。
实在,范仲淹并没有把自己算作完人,反而是喜好暴露自己的真实脾气。
他也发过牢骚:“人间都无百岁。
少痴騃、老成尪悴。
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
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范仲淹忧国忧民,不图个人荣华富贵,从二十七岁进士及第到五十五岁主持新政,在漫长的官宦生涯中,范仲淹关心政治,每遇国家大事,总是年夜方直言,由于他直言敢为,曾在八九年间里三次被贬:1029年,范仲淹因谏言太后还政,被贬;接着又在废郭皇后上二次被贬;1035年,范仲淹上《百官图》第三次被贬。

庆历新政期间,范仲淹对官员的考察与任命极为严格。
他亲自取来官员名册,一个个地检讨他们的任职情形,凡是不称职的官员,他都在名册上“一笔勾销”了他们的职务。
空出的职位,则从下一级能够胜任的官员中委任。
同寅富弼见他绝不留情,便说:“你用笔一勾,就撤掉了他们的职务。
他们一家人都要伤心得痛哭了!
”范仲淹说:“他一家人哭,总比他们祸害千家万户,让那些人家全部悲哭好得多吧!
”于是全部将其罢免。

皇祐二年(1050年),吴州、两浙路爆发大饥荒,杭州灾情尤重。
范仲淹一方面敕令散发米粮赈灾。
并鼓励百姓储备粮食。
吴州民俗喜好赛舟,并且笃信佛教。
范仲淹于是鼓励百姓举行划船比赛,自己也日日在湖上宴饮。
从春至夏,当地百姓险些每天都扶老携幼在湖边争看赛船。

其余,范仲淹又调集各佛寺方丈,对他们说:“饥岁荒年工钱最是低廉,正是寺院大兴土木的大好机遇。
”于是各寺庙方丈无不募工兴建。
他又募工兴建官家谷仓及吏卒官舍,每天召募的工人多达一千。
此时,粮食价格上涨,一斗粮食要一百二十钱。
范仲淹就把粮食的收购价格提升到了一斗粮食一百八十钱,大家都不明白他的做法。

范仲淹依然命令部下沿江多张贴榜文,详细描述了杭州饥荒的情形以及米价所上涨的数目。
贩子们听说后,争先恐后地往杭州运粮。
粮食聚到一起后,范仲淹就把价格降到原来的价格。
如果价格低廉,那么商船就不会再来,就会更加的困难。
紧接着米价降到一斗一百钱,贩子们搜集到了一起,百姓得以度过饥荒。

朝中台谏官员弹劾范仲淹不体恤荒年财政困难,竟鼓励百姓划船竞赛,在寺院大兴土木,既劳民又伤财。
范仲淹上奏阐明:“臣以是鼓励百姓宴游湖上,寺院、官府大兴土木,其用意正是借有余钱可花的百姓,嘉惠贫苦无依的穷民,使得靠出卖劳力生活的百姓,能依赖官府与民间所供应的事情机会生活,不致背井离乡,饿去世荒野。

这年全国的大饥荒,只有杭州一带的百姓没有受到严重的磨难。
同时,据杭州《西湖志》记载:西湖当年有“范公堤”,灵隐寺曾珍藏范仲淹的卧榻,以纪念这位贤臣修缮寺庙之功德。

皇祐二年(1050年)秋,范仲淹在杭州会见了前来拜访的王安石。
此时王安石在鄞县为知县,到临川省亲后返回鄞县途中,专门绕道杭州,去拜见范仲淹。
这是二人仅有的一次见面(一说二人在此之前就已认识,不止一次见面)。
王安石的《临川师长西席文集》有《上范资政先状》《上杭州范资政启》《谢范资政启》三文有干系记载。

第2页 名家点评

1、北宋陈师道《后山诗话》:范文正公为《岳阳楼记》,用对语说时景,世以为奇。
尹师鲁读之曰:传奇体尔。
传奇,唐裴铏所著小说也。

2、明代孙绪《无用闲谈》:范文正公《岳阳楼记》,或谓其用赋体,殆未深考耳。
此是学吕温《三堂记》,系统编制如出一轴。
然《岳阳楼记》闳远超越,青出于蓝矣。
夫以文正千载人物,而乃肯学吕温,亦见君子不以人废言之盛心也。

3、清代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中间悲喜二大段,只是借来翻出后丈优乐耳,不然便是赋体类。
一肚皮圣贤心地,圣贤学问,发而为才子文章。

4、清代顾兖《文章规范百家坪注》:楼迁斋评:首尾支配与中间状物之妙,不可及矣。
然最妙处在临末断遗一转语。
乃知此老胸襟度量,直与岳阳洞庭同其广。

第3页 写作背景

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正值内忧外祸的年代,对内阶级抵牾日益突出,对外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
为了巩固政权,改进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
但改革触犯了封建大地主阶级守旧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

而天子改革的决心也不武断,在守旧官僚集团的压迫下,改革以失落败告终。
“庆历新政”失落败后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此时他身体很不好。
昔日好友滕子京从湖南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一口答应,但是范仲淹实在没有去过岳阳楼.

庆历六年六月(即1046年6月),他就在邓州的花洲书院里挥毫撰写了著名的《岳阳楼记》记叙文,这都是看图写的。
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伤害,仍不放弃空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

范仲淹是北宋诗文改造运动的先驱。
他意识到宋初数十年来文章柔靡、风尚巧伪的危害,强调继续历史上进步的文学传统,并推举当代能坚持风雅比兴传统的好作品,自己的诗文也代表着文学创作中的进步方向。

他的议论文旨在阐明民为邦本的主要性,议论 风发,具有夺人的气势。
《岳 阳楼记》是其传颂千古的名作。
文章提出正派的士大夫应立身行一的准则,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不理,“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全文记叙、写景、抒怀、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比拟,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诗歌方面,坚持风雅传统,诗风古朴,有散文化及多议论的方向,以《四民歌》为代表。
词存五首, 《渔家傲》 为其名作,写戌边生涯,以身许国的英雄气概及忧国思乡的凄凉情怀表达得协和统开拓了宋词的表现领域。

4页 内容概要

《岳阳楼记》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阐述事情的本末缘起。
以“庆历四年春”点明韶光起笔,格调持重雅正;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喻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怀设伏。
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笔墨的导引。

第二段:格调振起,情辞冲动大方。
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设定下文写景范围。
以下“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之大不雅观胜概。
一“衔”一“吞”,有气势。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候万千”概说阴晴变革,简练而又生动。
前四句从空间角度,后两句从韶光角度,写尽了洞庭湖的壮不雅观景象。
三、四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不同的情绪之流,传达出景与情相互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
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
这是一个引发议论的词,又表明了虚拟的情调,而这种虚拟又是对无数实境的浓缩、提炼和升华,颇有范例意义。
“若夫”以下描写了一种凄凉的情境,由景象的恶劣写到民气的凄楚。
这里用四字短句,层层渲染,渐次铺叙。
淫雨、阴风、浊浪构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无光,山峰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啸猿啼”之际,令过往的“迁客骚人”有“去国怀乡”之慨、“忧谗畏讥”之惧、“感极而悲”之情。

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
以“至若”领起,打开了一个阳光残酷的画面。
“至若”只管也是列举性的语气,但从音节上已变得高亢.洪亮,格调上已变得明快有力。
下面的描写,虽然仍为四字短句,色调却为之一变,绘出东风和畅、景致明丽、水天一色的良辰美景。
更有鸥鸟在自由翱翔,鱼儿在欢畅游荡,连无知的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
作者以极为简练的笔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读之如在面前。

第五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怀制定条约论的意味。
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溘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空想境界,那便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古代的仁人,就有武断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革动摇。
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 民之心不改,“ 进亦忧,退亦忧”。
本文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伤害,仍不放弃空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

《岳阳楼记》的著名,是由于它的思想境界崇高。
可见《岳阳楼记》末端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是范仲淹生平行为的准则。

第5页 名言佳句

1、赏心悦目,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乐陶陶者矣。

2、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高下天光,一碧万顷。

7.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未完待续)

(文中图片、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
在此,感谢供应者)原创不易,敬请关注,欢迎转发。